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150余位家長“戒吼”30天 無一人堅持下來

2017年05月17日 14:58:24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4歲女兒晚上堅決不洗腳,怎麼罵都沒用,今年3月初,韓女士無意間發現了成都人徐炎(化名)發起的“全力吼叫,不如溫柔擁抱”30天線上打卡活動,就報了名。通過和徐老師交流,她覺得孩子抗拒洗腳的原因很可能是有次洗腳時險被燙傷,女兒産生了恐懼心理,有了抵觸情緒。得知原因的韓女士為自己先前抱怨女兒的事後悔不已。

  活動發起人徐炎告訴成都晚報記者,她以前是一名語文老師,現在在一教育網站工作,會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補習語文,也認識了很多家長,一不高興就“吼”是家長們的通病,他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應該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可就是做不到,“我就想到利用網際網路,讓家長通過打卡的形式 戒吼 ,相互監督鼓勵。”

  行動初衷 教育有誤區 娃娃不聽話爸媽就會忍不住吼叫

  “其實所謂戒吼並不單單是停止衝孩子吼叫”,徐炎向成都晚報記者説道,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責罵甚至是辱罵孩子,這還是比較輕微的,還有家長會用語言冷暴力對孩子罰站、罰跪,更有甚者秉著“黃荊條下出好人”的觀念動手打,認為打了就長記性了,如果下次再犯,就是沒打到位,“這些方式只會讓孩子産生恐懼、逆反心理,並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和性格的養成。”

  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徐炎從3月通過建立微信群組織第一期“戒吼”打卡活動,到目前已經是第三期了,全國總共有150余位家長參與,他們的孩子年齡3歲到12歲不等,參與者多為孩子媽媽。“現在的家長每天要工作還得帶孩子,壓力確實大,這時孩子再不聽話, 吼叫 就成了他們發泄情緒的方式,在群裏除定期分享交流外,每天我都會把打卡表發到群中,家長們就自己一天內和孩子的溝通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在群裏填寫表格。”徐炎説。

  失敗原因 有的連續幾天對孩子發火 有的忘記了打卡

  每週一、三、五中午12點30分,徐炎利用午休時間在微信群裏為家長上課,主要教大家一些溝通技巧,幫助他們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還會解答他們在和孩子相處中遇到的問題。為了督促家長打卡,徐炎提出家長需繳納30元進群,連續打卡滿30天,所繳費用全數退還。徐炎説道,“收費只是為了起到督促的作用,我每天都會在群裏提醒家長們打卡,希望他們能做到一天裏不對孩子發火,不過至今還沒有一位家長成功打卡滿30天。”

  記者在微信群裏問家長們為何沒有堅持打卡時,有人説道,“打卡每天截止時間是零點,有時候忙忘了,比如我幾次都過了時間點”,也有媽媽説,“連續幾天都對孩子發火了,覺得 臣妾做不到啊 ,就沒好意思打卡。”有一位堅持得比較久的媽媽告訴記者,“基本堅持下來了,中間有一次是忙忘了,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不管你做到做不到,都會進去看看,説幾句心裏話,反正到後來都已經是一種習慣。”

  “課程剛開始的時候,知道的人並不多,其實人數不是問題,家長也需要被關心被注意,我希望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肯定,哪怕只有一個人報名,我也會堅持做下去。”徐炎表示,接下來她會把大家因未堅持打卡而沒退還的資金用來租場地,每週開展線下交流會,把群裏的家長們聚到一起,面對面進行溝通。

  家長反映

  工作壓力大 容易對孩子沒耐心

  武漢的金女士已經連續參與兩期打卡活動,她説,“我家的孩子做事拖拉,而且還經常完不成作業。我很著急,打他罵他也沒用,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活動,就抱著試試的心態關注了,幾次課程下來,收穫了很多。徐老師會引導我分析問題,給出解決辦法。”

  一名參與活動的成都老師周女士告訴記者:“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參加打卡活動,想著能和其他家長一起交流育兒中的困惑,看看能不能做到不對孩子發脾氣。”她的孩子雖然還在幼兒園,但總是不自覺地要對他大聲責怪,每次責怪孩子後,又覺得後悔。尤其是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容易對孩子沒耐心,“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情緒控制方面有了很大進步,更能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感受。”

  孩子期待

  媽媽脾氣好一點 我就更愛她

  小學二年級的何為為:“我發現媽媽嗓門變小了,半期考試我犯了低級錯誤,以為媽媽會像以前那樣一臉嚴肅,結果卻笑著説我是不是小馬虎又來拖後腿了,還陪著我一起改錯。”

  小藝同學:知道媽媽在參加這個活動後還成為了媽媽的監督者,“每當我做錯事媽媽要發火時,我就説媽媽,你脾氣好點我就更愛你。”

  專家建議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心理研究與諮詢中心主任寧維衛教授:

  家庭教育切勿急於求成

  她的這個方式可以借鑒,現在的中國家長,大部分都望子成龍、急於求成,基於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結果呢,往往是事與願違。家長通過“戒吼”群分享經驗,這代表他們也開始意識到:教育要講方法,教育也是一門藝術。這名老師的行為值得鼓勵。針對入群需要交30塊錢,堅持打卡滿一個月全額退還,它也具有公益性質,而且也很有創意。這名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試圖用金錢的方式來約束家長的行為。為了避免嫌疑,我還建議這名老師可以考慮將收到的錢用於公益事業,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家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引入教育、心理專家進行指導

  “戒吼”群是民間的一個自發行為,從其創建的理念而言,是正確的。各個家庭互相分享家庭教育經驗,然後再探討怎樣對孩子進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教育理念首先是從孩子的成長出發。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長應該跟孩子有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通過吼來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有助於家長改變之前不好的做法,但如果想要更好,可以在群裏引入教育、心理專家進行一些更到位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群會搞培訓班或者孩子特長班之類的,這樣就走偏了,關鍵是要堅持建群的初衷和教育理念。

  (原標題:家長“戒吼”30天 150多位爸爸媽媽竟無人堅持下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