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微部落格有2.5億,平均每天有2億條微博在發佈。天涯社區每天約有5萬條新帖,這是一條資訊高速路。”張帆説,但在網際網路資訊的編排上,網站選哪條內容,不選哪條內容,哪條放在顯要問題,哪條放在邊角,都大有講究。
“總結起來,就是要在視覺上‘發現、強調,甚至製造衝突矛盾點’,這樣才會有人匆匆瞥一眼就能點進來,反覆回復、對罵,流量自然提高。”他透露。
張帆的同事在網站體育頻道工作,據他透露,即使是與民生不搭界的體育新聞,也可以轉換成“泄憤帖”。“為提高流量,我們有時會把標題儘量往民生上靠。”張帆的同事這樣介紹他們的“操作秘訣”,“比如某個球星買了房子,這在國外是一個‘邊角料’的小新聞,但我們會把他推到頭條,然後這個文章下面的回復,就都是網民罵房價、罵房地産的,一來二去,流量又上來了。”
儘管楊薇和張帆都向記者明確表示,正規一些的商業網站上,某條新聞或帖子的點擊量,與相關編輯的工資並不直接掛鉤,但“流量大小是一個綜合考評機制”。“流量大了,廣告投放就多,關聯著網站的整體業績。”
粘合用戶縱容“圍攻吧”
林立洋的同學劉澤(化名),近來也在受網路暴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