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話看起來意思差不多,但給老百姓的感受差遠了!”林立洋慨嘆。而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儘管當天就有網友貼出原文辟謠,但一些網民的謾罵和攻擊,幾天內仍持續發酵。
“中國約有4億網民,但相當一部分網民缺乏耐性,能坐下來通讀全文的人更少。”楊薇坦承,“當‘沒耐心’遇上‘標題黨’,自然不分青紅皂白,罵了再説。”
因此,網民很容易在一個帶有戾氣的標題下,看到戾氣更濃的回帖。
“一個標題黨作者為吸引眼球,發了個嘩眾取寵的標題,裏面的回復無常識者眾多,少數幾個理性回復淹沒在謾罵的海洋中,可以説是現在這個充滿戾氣的網路世界的縮影。”網友“Koster大西瓜”這樣描述“標題黨”點燃的網路暴力。
附會社會痛點拉動“罵戰”
網路是現實社會的延伸。
“網路暴力絕非孤立現象,它是我們這個競相追逐的、狂躁的、缺乏安全感的現實社會的折射。”凱迪網路總編輯肖建增,這樣評價網路暴力與現實社會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