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芳説:“因為學校離家近,以前孩子上學、放學都是自己步行,不過現在都傳説附近山上還有狼,家長都不放心讓孩子再獨自出門。”
因為“鬧狼”,不僅毛宅村村民緊張了起來,滕州市柴胡店鎮南辛村的村民也開始防狼偷襲。為了防止半夜有狼偷襲家裏養的雞,村民劉洪軍在自家院落上又加高了一米木頭柵欄。
對於3月19日民警擊斃吃人惡狼事件,劉洪軍説他“舉雙手贊成”。
劉洪軍認為,當時狼已經將老人咬死,對當地居民的生命造成了極大危害,“民警發現狼後,身邊沒有麻醉槍,而且當時也來不及過多考慮,他們得首先考慮保證其他村民的生命安全,所以當場擊斃狼很正常。”
柴胡店鎮的居民李志俊認為,愛護動物需要在一定範圍內,當野獸對人發動攻擊時,民警擊斃野獸是保護人的生命安全,不存在任何問題。
至於民警擒獲的動物是狼還是狗,李志俊説:“和村民一樣,多數基層民警也沒見過那種長得像狼的哈士奇犬,雖然目前林業部門的鑒定結果還未出來,但是就算把狗誤當成狼也很正常,不管是狼還是狗,咬人都該打。”
“本是一手好牌自己卻多慮了”
既然有居民的支援,滕州為何還是沉默?山東大學傳播學教授馮煒認為,在滕州“打狼”一事上,當地相關部門都是本著“民生為本”的態度去打狼,積極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其實,當地政府部門在“打狼”上做得很好。但是面對“是狼是狗”爭議時,當地部門選擇沉默不應該,完全可以主動向社會作解釋,“民警和基層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分不清狼和狗,這也很正常,人們都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