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檀傳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對話背景
日前,佛山2歲幼童小悅悅的離世引發社會對公民道德滑坡的大討論以及對於公民教育的全面反思,十幾位路人對倒在血泊中的小悅悅無動於衷,讓人心寒,也給社會敲響了警鐘。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公民教育該何去何從?就相關話題,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檀傳寶教授。
中國青年報:有學者發表文章將小悅悅的不幸去世歸結為公民教育的缺失,認為在當下中國,責任教育、個人德性的培養、人際溝通的教育等都是不夠的。對此您怎樣看?
檀傳寶: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對個體人的尊重是社會精神“缺德”的重要表徵。小悅悅悲劇全歸咎於公民教育問題有失公平,但的確與道德教育缺失和公民教育空白相關。
中國青年報:我們談論公民教育的時候,很容易把它和公共道德教育混淆,比如在公共場合能保持秩序、遵守公共道德等,公共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