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民説,高層建築發生火災的時候,“電梯是絕對不能使用的”。“中國尊”的樓梯間如果被安排作為最直接的人員逃生的通道,電梯一旦斷電,容易把人困在轎廂裏邊。而且,電梯梯井容易形成一個煙囪效應,按照標準規範,它不能作為火災中的疏散工具。消防電梯也只是對消防隊員到場之後,用來實施火災撲救提供工具。
同時,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當中,對超高層建築提出:最高層應當設置供直升機停靠的停機坪。對於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要求要設避難層,一個避難層要能夠承受避難的人數,應該是保證上面15層的人員在這個避難層聚集的時候的安全,而且每平方米不能超過5個人。
消防雲梯作用難測
目前,北京共有高層建築11664棟,第一高樓暫時還是330米高的國貿三期。在“中國尊”建成後,這個紀錄將突破500米。但是,這些高樓一旦發生火災,撲救的難度難以想像。儘管北京已裝備了超過100米的消防雲梯,但它在真正的高層建築大火中能起到多大作用尚難以確定。
據一線消防隊員介紹,北京現在裝備有90米、101米雲梯車。但是,一來數量有限,二來這些雲梯車使用時所受的制約非常大,並不一定能真正發揮出多大的作用。首先,它需要特別大的空曠面積放置雲梯的穩定支架,而如此大的樓間距,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很難找到。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它在實戰時對天氣的要求很高。三至四級風就幾乎確定無法使用。“即使在完全無風的情況下,雲梯車升至90米以上,自然擺動也要超過1米,如果地面上的風力高於三級,高空中的風速將大大影響實戰效果,同時不僅雲梯上的消防員,周圍地面上的所有滅火、指揮等人員都會面臨重大的危險。”這些雲梯車的另一個主要工作內容是營救空中被困人員,但在風速很大的時候,未經訓練的被困者很難成功登上雲梯頂端的工作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