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部分網友也在討論中稱,並非所有女性都是“沉默的羔羊”。網友“我是孫士傑”寫道,“這件事讓我想起1999年,我和一同事從中山大道坐公交去先烈東路,人很多,過道都站滿了人,可後排還空著兩座位,我倆就用力擠過去。過道中站著兩個女人,我側身剛擠過去,那女的就大喊‘流氓!’我當時恨不得找個地方躲進去!”
通過法律解決“鹹豬手”問題還有難度 女性應學會勇敢説“不”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馬姝認為,夏季公共交通工具成為“鹹豬手”多發地有其特定原因。
“鹹豬手”反映出兩性地位不對等
“夏季女性穿著往往較少,而在諸如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中,特別在高峰時段,人多擁擠,為‘鹹豬手’接近受害者提供了便利與掩護,而且受害者幾乎沒有週旋的空間。”她説,“事實上,‘鹹豬手’等性騷擾行為存在於包括公共場所在內的各種場所中,譬如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
由於性騷擾大多是一種在不對等關係下發生的男性針對女性的侵犯行為,其中反映出的兩性在權力、社會資源、經濟地位等方面的不對等,更值得重視與反思。”
受侵害女性需要更多鼓勵作出反應
就本次網路上流傳的照片,馬姝説,“照片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即便最後證明是真的,其中的女乘客可能也屬於比較特別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