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哪人
孫耀祖以前很少説自己是“湖北人”,別人問起時,他總會回答説“十堰的”。這是城市自豪感使然。“十堰的經濟、治安都是湖北第一!”這個“80後”笑瞇瞇地説,“如果碰到別的湖北人,我一説是十堰的,就覺得在氣勢上強過他。”
不過,自從去廈門上大學開始,孫耀祖的城市自豪感就受挫了。室友的一臉茫然令他記憶猶新。“十堰,在哪兒?好像是中部吧?”後來大學第一堂課自我介紹時,孫耀祖就主動加了一句話:“我來自一個以汽車工業出名的城市——十堰……”
然而“十堰人”孫耀祖很早就決定,自己將成為“非十堰人”。“十堰是個移民城市,我們遇到朋友都問祖籍是哪。我的父親是東北人,母親是杭州人,在十堰的親戚也沒有一個是湖北人,從小父母還有親戚都説,以後老了要去南方生活。”孫耀祖不會説十堰方言,也沒有特別的鄉土觀念,有時候遇到浙江人,反而讓他有親近感:“哎,我媽是杭州的,我們半個老鄉呢。”
如家人所願,高中一畢業,孫耀祖就去了南方。在廈門上學,在上海工作,拿了上海戶口。“十堰”的標簽越來越淡了,但孫耀祖並沒有找到可以代替“十堰”的標簽,很多時候説起老家,他依舊會回答“十堰”。孫耀祖從沒有覺得自己是“廈門人”。雖然他非常熱愛這個環境優美的城市,雖然這裡有一幫讓他思念的好朋友,但他在這裡只生活了四年。他也不覺得自己是“上海人“,雖然這裡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有一些下了班可以一起吃喝玩樂的狐朋狗友,但他不會説上海話,在這裡沒有親屬圈。“可能因為我在這兩個地方生活的時間還不長吧,只有工作、學習和朋友,隨便換哪個城市背景都差不多。”孫耀祖分析説。
因此對於“你是哪人”這個問題,孫耀祖的答案經常因人而異。遇到不相熟的人,他會含糊地説自己是“湖北的”;親近一些的朋友,變成“湖北十堰的”,再熟一點兒的,他就會説到祖籍,説到自己的大學。
現在孫耀祖正著手準備GRE考試,他想趁年輕的時候多走些地方,到處看看。“如果到了國外,別人問起來,我會説‘我是湖北的,不過我在廈門讀書,在上海工作’,哎,這樣説起來好像很麻煩呢,如果我再換一個城市工作幾年,那這個介紹列表不是要更長了?”
但是這樣的城市履歷表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他們不再局限于一地生活,他們的足跡可能不會停留在一兩個城市,甚至還會走過很多國家。
“如果我在哪安家落戶,把父母接過來,那我對這個地方的歸屬感會強烈一些。但要詳細説起來,我可能還會列一張城市履歷表出來,是因為我對每個城市都有深厚感情,還是沒有一個城市讓我最留戀?”
對還要在多個城市奮鬥的孫耀祖來説,“你是哪人”是個挺複雜的問題。(記者 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