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報告稱網路傳銷參與人員超4000萬涉案金額達60億

時間:2011-03-20 11:06   來源:新華網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聯合中國反傳銷協會日前發佈國內首份網路傳銷調查報告——《2010中國網路傳銷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網路傳銷近年來在國內快速蔓延,2010年國內參與網路傳銷的人員超過4000萬,經工商查處公佈的涉案金額達60億元,致使大量受害者深陷泥潭。網路傳銷作為一種打著電子商務旗號的新型傳銷方式,正成為威脅網際網路安全的一顆毒瘤。

  傳銷組織借殼“觸網” 電子商務無辜受累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與普及,近年來一些傳銷組織開始以“電子商務”“網路團購”“網路廣告”“網上購物”“網路代理”“網路加盟”“網上學習培訓”等名義拉人頭髮展下線,網路傳銷開始悄然蔓延。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網路傳銷”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傳統傳銷的“網路版”,即借助網際網路平臺推銷實物産品,靠發展下線盈利,但這種模式過於明顯,已被非法傳銷企業與不法分子逐漸拋棄。二是靠發展下線會員增加廣告點擊率來給予佣金回報。三是所謂的多層次資訊網路行銷模式。該模式的傳銷載體主要為購物網站,網站內容中可能包括企業策劃、個人理財、遠端教育、培訓、買賣商、宣傳服務等內容,註冊用戶只要交納一定數額的人民幣,即可申請到一個用戶名。用戶成功加入該網站後,即可有資格推薦、發展他人加入該網站,並可按照推薦成功加入的人數獲取積分。

  記者採訪發現,在具體的欺騙方式上,目前網路傳銷主要通過網路購物、付費廣告點擊、網路遊戲、金錢遊戲等載體發展下線:一是打著“點廣告,有錢賺”的旗號,通過變相收取入門費、分級複式計酬等手段,層層發展傳銷下線;二是會員在遊戲中充值,就可以通過遊戲賺取“金幣”,“金幣”能兌換現金,推薦其他用戶註冊充值即可獲返現金;三是打著網上“超市”的幌子,以此來拉人頭入會,發展下線;四是借助網路線上激活功能,披著“金錢遊戲”、“饋贈互助”的外衣,屬於新興的“拉人頭”式非法網路傳銷。

  欺騙更具專業化、隱蔽性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吳雪飛看來,網路傳銷近年來之所以蔓延開來,主要是因為網路傳銷虛擬性強,更具欺騙性,而且其隱蔽性強,跨地域性傳播,仍處於工商監管的“灰色地帶”。

  目前,非法傳銷者往往利用網路的虛擬特徵,假借“電子商務”“基金運作”“風險投資”“新能源開發”“外匯交易”等名義,遮人耳目,大搞“空手道”。

  和傳統傳銷相比,網路傳銷的隱蔽性也更強。網路傳銷發展會員都是在網路上進行,會員必須通過網站註冊會員才能加入傳銷,並且使用的用戶名都是假名或者代號,並且都有各自的密碼,彼此的聯繫主要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工具來完成。

  另外,網際網路傳播具有跨地域性,使得網路傳銷突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但由於屬地管轄的限制,各地工商部門只能就本轄區的傳銷活動進行監督,對全國性的傳銷無法從源頭上切斷。

  專家建議完善法律監管 凈化電子商務環境

  網路傳銷的氾濫,已引起了國家監管部門的注意,近年來許多網路傳銷組織被查處曝光,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網路傳銷分子的囂張氣焰。但目前網路傳銷仍處於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國家尚未出臺專門針對網路傳銷的法律法規,這給監管部門打擊犯罪帶來一定困難。

  對於如何打擊網路傳銷,《2010中國網路傳銷調查報告》主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吳雪飛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需自律,嚴守行規,不給網路傳銷可乘之機;其次,國家法律法規儘量完善,使打擊行動有法可依;然後,廣大網民需要普及電子商務知識,認清網路傳銷與網路行銷的區別;另外,民間反傳銷組織在打擊網路傳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應對這些組織進行支援,幫助他們更好地為反傳銷事業服務;最後,廣大網民應加強反傳銷意識。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