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80歲老人洞居40年 稱想要間上鎖新屋(圖)

時間:2011-02-21 13:56   來源:華聲線上

    

  80歲的李高邦老人説,很想有一張自己的相片。

    

  “穿坦洞”外貌。圖片來源:三湘都市報 徐德榮 攝

  在郴州市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洞穴,長約20米,寬約30米,呈拱形,洞底平坦。因兩頭對穿,被當地人稱為“穿坦洞”。一位年約80歲的老人在洞裏住了四十來年。老人自己種菜、耕田,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老人年事已高,他現在最大的願望便是能在村子的河邊有一間新房子,有門、有窗,能上鎖。

  老人精神抖擻,好客慈祥

  2月18日下午,記者驅車來到蘇仙區橋口鎮,在飛天山找到了“穿坦洞”。洞緊鄰景區公路,嫋嫋清煙從洞口徐徐飄出。

  走進洞中,寒風迎面撲來,令人禁不住打冷戰。洞外,一位老人提著一桶水從坡上下來,他穿著樸素乾淨 ,藍色外套裏面沒有穿毛衣,一雙發白的解放鞋,鞋邊已經開了一道小口。他臉上的皺紋和快掉光的牙齒説明年事已高,但老人精神抖擻,目光矍鑠。

  他就是這裡的“主人”,洞裏放著石桌、石床,還有老人自己搭的石灶。

  “烤火、烤火”,我們的到來讓老人很開心,他利索地將幾塊竹片折斷,丟進石灶裏的火堆中,隨後端出一碗蒸紅薯,“我自己煮的,給你們吃。”

  記者拿出帶給老人的炒鍋、炊壺和一些水果放在石凳上,老人連連擺手説不要,接著拿出一個袋子,裏面裝著自製的面餅和幾個蘋果,將這些零食塞進記者手中,這才安心地蹲在火堆前。

  洞居40年,原籍永州祁陽

  老人一口方言,吐字也不是很清晰。“搞單幹(指分田到戶)前就住在這裡,三四十年了,村裏分了田給我,每年能收八擔谷。這些年村裏每月都有錢給。今年給的多,有百多塊,夠花,很好”。老人的言語中頻頻出現“好”“很好”的字眼,靦腆地笑著,“很多人送我東西,有麵條、有錢、有煙,很多好人。”

  老人説,也有人惡作劇,把他的衣服、褲子丟到溝裏,他就用木炭在洞墻上寫著:不要扒。

  老人説自己念過書,識得字,並用顫抖著的手寫出幾個字:雷龍有、李高邦,民國十捌年。“我的乳名叫雷龍有,後來改名叫李高邦,是祁陽縣人,生於民國18年,1941年來到郴州。”他説,自己曾在1993年回過老家祁陽,但家裏的兄弟們“各顧各的”,説完老人用手擦了擦眼睛,嘴裏説著什麼,臉轉向一旁,顯得十分落寞。

  老人願望:能在河邊有間新屋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老人十多歲時跟人來到蘇仙區橋口鎮,後來落戶在橋口鎮瓦窯坪村聯合組,並改名叫李高邦。1958年,李高邦被資興市唐洞煤礦招工,做了十多年的煤礦工人。“後來不知為何變得有些神志不清,於是又回到村裏,靠乞討、偷竊為生,常被人打得遍體鱗傷,沒地方住,就住進了這個‘穿坦洞’裏。”

  再後來,老人在村裏分得了七分田,生活有了著落,他一直沒有結婚,在洞裏一住就是40年。

  “老人身體很好,田地都收拾得利索,大冷天還可以在河裏‘打泡子’(游泳)。”一位村民説,村裏為老人申請了低保,石床上的兩床新被子就是春節前政府送的。“很多好心的遊客給他送東西、送錢,村裏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也會買些東西送給‘住在洞裏的爺爺’,他卻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經常把這些錢物又送還給村裏的人。”

  “我想在村裏河邊能有一間新屋,有門、有窗,能上鎖。那樣下雨天不會冷,五六月份不會有蚊蟲,也沒有人偷我的東西了。”説到願望,老人眼中充滿憧憬。

  為什麼不去敬老院呢?老人説:“那裏好是好,但我的田就沒有種了。”(三湘都市報 徐德榮 通訊員 陳志芳)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