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
昆明“血荒”,青島“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血荒”……一片“血荒”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關注。在一些地方,醫院接到了“限血令”,手術被迫推遲,病人需要自籌血源。一個不解之惑是:“血荒”究竟為何出現?是否存在背後的推手?
央視的調查顯示,擔心傳染疾病是市民不願獻血的首因;《新京報》在昆明的調查則發現,市民不願獻血之外,更存在獻血難的問題:薪酬制度改革後,獻血車工作人員積極性受挫,獻血車被指姍姍來遲,早早收工。因為以前每採一袋血,工作人員都會得到獎勵,現在取消了獎勵,所以採血員工收入降低成為“血荒”推手。
取消採血獎勵政策,究竟是不是合理,在此不做討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基層採血機構內部出現的工作懈怠,的確是造成“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血液部門並不急患者之所急,熱心市民願意獻血卻無處可獻,那麼“血荒”持續出現,就一點都不奇怪。處理好採血機構的懈怠問題,是解決“血荒”危機的前提之一。
當務之急,不僅要找到“血荒”的推手,更迫切需要一個解決“血荒”的推手。據了解,目前學生獻血佔到獻血總量的30%,外來務工人員獻血佔到30%。以至於,高校搬出市中心了,外來務工人員聚居的城中村被改造了,獻血量就明顯減少。常駐人口為何獻血熱情不高?
一個基本常識是,倘若無償獻血的宣傳者,自己尚且從來只説不做,公眾又怎會有積極參與的熱情?面對如此局勢,更多的人就會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公務員不帶頭獻血?為什麼醫護人員很少獻血?為什麼學生獻了,老師卻不獻?一個值得分析的現象是:這麼多城市出現“血荒”,卻沒見一個地方官員站出來公開“帶頭獻血”。在一個側面上,這是否也説明地方政府對“血荒”現象,其實重視得還很不夠?
如果説政府部門在管理上的漏洞和不力,是“血荒”出現的一個重要推手,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解決“血荒”問題的推手也非政府部門莫屬。在這個時候,在出現“血荒”的地方,如果官員能馬上挽起袖子,帶頭獻血,那該是怎樣一次無聲的宣傳和動員?(舒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