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西安城墻“豪裝”引社會質疑 主導官員原為房産商

時間:2010-07-09 08:09   來源:新京報

  

  文物給地産當配角

  “曲江模式”的開發迅速提升地價,每畝地價從2003年50萬元,到2009年已達600萬 

  西安城墻景區改造方案公佈後,曲江新區管委會也隨即被質疑聲包圍。6月29日,該管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非正式場合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很頭疼”。

  他説,“我們很清楚,一直以來很多事情都存在爭議,包括‘曲江模式’,但做事就難免有爭議。”

  “曲江模式”的主導者,是目前的西安市副市長段先念。他同時也是曲江新區管委會的主任。

  2002年,段先念從西安高科集團總經理位置卸任,調任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此前,段先念的麾下擁有紫薇地産等四家地産企業,連續三年與王石、潘石屹等人並列為“中國房地産十大風雲人物”。

  段先念曾在作客央視時透露了他被調任的原委:“曲江要開發,政府又沒錢,説我是空手道專家,説乾脆這塊地就給我,叫我去做空手道去。”

  段先念認為,所謂“曲江模式”主要是依託文化遺産,整合歷史資源,通過創意包裝和策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帶動其他産業門類發展,最終提升城市價值。

  陜西省房地産的專家則從地産角度,分析了“曲江模式”的內在邏輯:劃一個地盤→通過媒體炒作一個策劃→全球招標搞規劃→銀行貸款→基礎建設→招商引資→地價成倍甚至數量級翻番→出讓土地獲得資金→炒文化概念、建主題公園→土地二次升值。

  隨著“曲江模式”的運作,曲江新區的土地開始不斷升值。

  據公開資料,2003年,曲江新區的土地為每畝30萬元到50萬元,到2009年,最低出讓價格為每畝300萬元,最高達600萬元。

  曲江新區從西安的偏遠之地一躍成為富人聚居區。其中,靠近大唐芙蓉園的整體房産價格為西安之最。

  “曲江模式”開發的每個項目幾乎都取得了不錯的商業收益。

  西安一名建築學教授説,無論是大雁塔北廣場,還是擴建後的法門寺,確實把曲江的人氣給炒起來了,商業價值很高,尤其是地價。

  在他看來,所謂的曲江模式,就是房地産開發當主角,文物作配角、道具。

  “警惕千城一面”

  學者認為,商業開發中需注重保護文脈,需體現古代建築思想精髓,否則將會千城一面 

  外界對“城墻方案”批評洶湧如潮,這讓城墻景區管委會、曲江管委會多少顯得有些被動。

  6月28日下午,城墻景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這個涉及120億資金的改造策劃“可能會停”,至於“暫停”還是“終止”,他們在請示等待回復。

  次日,管委會官網表示,除墻體外,其餘如順城巷、護城河、環城公園等改造項目仍然會進行下去。

  在這次的“城墻景區整體提升方案”中,除了裝點城墻外,還打算實施環城西苑二、三期工程,引入特色餐飲、酒吧、茶吧、會所、世界名品店、世界名車展示店等時尚元素,興建皇城酒店也被列入計劃。

  沿著墻體往內,緊靠城墻的順城巷、三學街將作為重點改造區域,擬建成明清風格的商業步行街。

  採訪中,城墻景區管委會一直回避解釋,如何使用這120億元資金,但其官網上提到,將有90億元用於順城巷的棚戶區改造。

  “也只有順城巷、三學街,環城西苑二、三期的商業化改造,能收回投資。”陜西一名房地産專家説。

  他説城墻墻體是一根“光骨頭”,不可能産生鉅額經濟利益,護城河開放遊船服務更不能收回數億的投資。“所以只有配套的商業設施完善,才能提升地價,提升城市價值。”

  既然城墻項目不停,那120億資金從何而來?

  城墻景區管委會回避了這個問題。

  城墻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姚立軍也拒絕本報的採訪,並以短信告知:“你要問的問題不是我回答的。”

  “到目前為止,曲江管委會還未將方案遞交文物局審核。”7月1日,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黃偉告訴記者,若要對城墻進行維修,都要向文物局提交方案,再請專業、有資質的部門對方案進行論證,最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後方可實施。

  黃偉表示,是否構成文化上的軟性破壞,也是專家論證環節的重要內容。“維護景區的原有風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其實我並不反對,對古建築進行商業開發。”西安的一名建築學教授説,完全可以用現代的東西,去體現中國古代建築思想中的精髓———天地人合的意境,關鍵是要用心去做,而不是隨便給“高樓大廈蓋帽子”。

  他説,曲江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西安作為多朝古都,有一些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遺産,帶有強烈的文化資訊。如何保護文脈是西安需要去反思的。

  他説,“要不然,西安將變得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千城一面。”(吳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王艷榮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