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專家:
自然人為因素致大坑
本報訊 自從5月31日瓜地馬拉熱帶風暴過後特大天坑的出現後,國內各地也陸續涌現出不少關於天坑的新聞。如今年4月27日起,四川長寧縣方圓6公里區域內先後出現了28個神秘天坑。一時間,天坑成為網民的熱點詞彙,有人猜測是2012要到來,有人妄稱是地震前兆。
昨日下午,有20多年地質災害研究經驗、廣州地理研究所專家劉瑞華教授對記者表示,天坑與地震無直接關係。他表示,天坑是一直都有的自然現象,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很常見。“主要跟喀斯特地貌有關,石灰岩鬆散的土壤地表下面很多是溶洞,暴雨或者乾涸地下水位突然降下去。”資料顯示,四川宜賓、重慶武隆、廣西樂業等地區都有天坑群。
“近期天坑頻現,除卻自然條件以外,人為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可以説是自然與人為因素結合的結果。”劉瑞華教授表示,自己研究了廣州地質災害20多年,對廣州地質環境可謂相當熟悉,“這次工業大道的塌坑,就是一個自然與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例子。” 劉瑞華教授稱:“連場暴雨使得土壤含水達到一個飽和的程度,路面施工,新填的土壤與未挖開的土壤在壓實度上存在差異,新填土由於暴雨的水飽滿而達到了承載力極限,當有車輛經過增加外力時,産生了塌陷。”
他認為,施工是造成塌坑的重要因素,“現在很多施工會抽掉地下水降低到一定水位,就很容易出現塌陷。” (記者陸建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