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版范冰冰”的孔銘。
“萌愛”還介紹,偽娘有不同種類,因為不同原因而“偽”。中國很多男性動漫愛好者,愛玩cosplay,利用服裝、飾品、道具以及化粧來扮演動漫作品、遊戲中的“偽娘”角色,從而男扮女裝,這是出自對動漫角色和女裝本身的熱愛。
“可能出自玩cosplay這個原因而‘偽’的,會比較容易獲得社會的理解。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成為‘偽娘’的原因在公眾看來不能接受,比方説‘自戀’、‘喜歡當女生’以及較為隱晦的‘性取向’。”網友“小洋”説。
此外,“社會男女比例失調,女比男更混得開”、“文化入侵,本人被俘虜”、“性取向問題”等原因都有人選。
壓力,是“偽娘”們最感到困擾的。一位網友自曝自己的坎坷經歷。Ta説,自己的“偽娘”形象“浮出水面”後,家裏人都傻了,全都來做Ta的思想工作,還帶著Ta去看精神科,學校也因Ta連續一個多月不到校上課,已向家長提出了勸退的要求。
還有一位網友訴苦:“小時候我就是屬於非常脆弱那一類的,特別愛哭。由於聲音很細,打電話給別人都被當作女生處理。我非常喜歡可愛的東西,初中時候有次我買個鈴鐺挂在書包上,結果回到家裏,老爸就罵了我一頓。那時候真是很傷自尊,很難受。有時候家裏沒人,才敢拿老媽的女裝出來穿穿看,化點粧,照照鏡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穿穿看。但生怕被老爸知道,要不然會被‘做掉’的。”
是心理疾患還是多元文化潮流?
據《男扮女裝與日本人》的作者,日本多摩大學非常勤講師三橋順子説:“男扮女裝曾是具有封閉性的文化,隨著價值取向的多樣化,男性形象的概念開始接受挑戰,只要漂亮,女裝男子也會作為一種潮流被社會所接受。在資訊過剩的時代,女裝男子的裝扮程度也有所增長。”
對於“偽娘”現象,有心理專家直截了當地説,劉著存在嚴重的性別認知障礙,是一種心理病患。精神衛生專家説,劉著是一種易性癖。這種人群在心理上是女性,而在生理上是男性,這就是心理與生理性別剛好相反的情況。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徵是:對自己的生理性別不認同,打扮成異性的裝束,有改變性別的要求。
有數據顯示,易性癖的發病率為十四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男女都有,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為3:1。在我國,易性癖目前暫時被認為是一種心理障礙,而今年2月,法國衛生部發佈消息表示,易性癖在法國不再被認定為精神疾病。
“現在,本來作為個人的心理疾患,卻在選秀節目中“升格”為大眾流行,是一種不健康的社會心理。”省婦聯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小瑛表示。
“偽娘”之風涉嫌低俗炒作,這一觀點也被討論甚多。有人認為,是日漸衰落的選秀節目為了炒作,而使“偽娘”得以大行其道。在網路上,又存在著幕後推手將“偽娘”置於到輿論的漩渦中心。
劉著能夠站上大眾關注的舞臺,能夠短時間聚集數以百萬計的粉絲,是否有幕後推手確實令人生疑。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銀河表示,“偽娘”現象的出現,一類是以純粹表演為性質,本身性傾向沒有問題,比方梅蘭芳,李玉剛,他們只是表演藝術家對於角色的反串。
二類是來自於LGBT人群裏的跨性別者和異裝者,LGBT人是用來指稱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一個集合用語。而快男劉著屬於自我心理性別不認同,意即通俗所言的“性別錯亂”。劉著性取向喜歡男生,但並不是同性戀。因為同性戀對於自己的性別是沒有認同問題的,就如同男同性戀知道自己是男孩去喜歡一個男孩,而不是把自己當成女孩去喜歡男孩。而對於為什麼形成性別認同不一致的原因,至今還沒有定論。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銀河説,“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也許會接受‘男性女孩’的存在,經過劉著的風波,社會將加速對‘偽娘’的認同。”在支援劉著的人群中間,大家都有著這樣的核心意思。他們覺得,“劉著最可學的地方是頑強的精神。”
“偽娘”只是少數,我們要樹立並堅定正確的、全面的、和諧的性別觀念,進行健康的、高雅的、有益的性別活動,共同打造文明、安全、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