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64歲老人在茶樓掏耳朵 7年賺30萬“名利雙收”

時間:2010-02-02 09:34   來源:四川新聞網

  隨著喝茶打牌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把目光瞄向了巴中市巴城的茶樓。來自蓬安縣利興鄉一位64歲的老人卻把目光瞄向了巴城茶客的耳朵。他從2002年起就穿梭在巴城近30家中高檔茶樓間,專為在茶樓喝茶、打牌的客人掏耳朵,生意出奇地好,7年賺了30萬元。

  祖傳的掏耳絕技 12分鐘收費10元

  昨日下午5時許,位於巴中市巴城師範校對面的“望山月”茶樓來了一位肩背挎包、手拿一尺來長鋼管的瘦削老人。

  “掏耳朵喲,掏耳朵。”老人邊走邊吆喝,沿茶樓大廳走了一圈,立即就有喝茶的客人向他招手:“耳朵癢了幾天,陳老師來幫我掏一下。”

  老人從挎包裏掏出一隻電筒,戴在頭上。然後擰出鋼管蓋子,拿出12根掏耳勺和鑷子。記者看到,帶有鐵鉤的掏耳勺一端纏有消過毒的藥棉。待電筒的強光射進耳朵,老人戴起老花鏡,開始用掏耳勺在客人的耳朵裏鼓搗,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夾走耳朵裏的耳屎。

  兩隻耳朵打整完畢後,老人開始“端頸”。兩隻手掌緊緊夾住客人的臉,用力向左一轉,客人的頸項“啪”的一聲響,然後向右一轉,客人的頸項再次響了一聲。客人連呼“舒服”。

  “跳刀”是最後一道工序。老人手持剃頭刀,將其刀刃在客人的頸背輕微地跳躍,客人稱比按摩還舒服。

  記者觀察了一番,老人用祖傳的掏耳絕技,12分鐘搞定這三道工序,收費10元。當天在“望山月”茶樓,就有2名客人享受了這樣的掏耳服務。

  “我們都喊他陳老師。他已在巴中的茶樓裏掏了8年耳朵了。”“望山月”茶樓老闆陳潔説,他的掏耳技術確實非常好,每個茶樓都有幾名固定“客戶”。

  傳統理髮沒生意 他瞄向“掏耳技術”

  ”陳老師”叫陳利先,蓬安縣利興鄉人,今年64歲。“我的爺爺爸爸都是理髮的。”陳利先老人説,初中一畢業,他就走村串戶給人理髮,但只夠養家糊口。

  2000年以後,理髮店如雨後春筍般林立,陳利先失業了。“傳統的理髮手藝掙不到錢,我待在家裏急得哭啊。”陳利先老人説,有一次,住在他家附近的幾名老人找到他,説耳朵癢得很,讓他掏一下耳朵。陳利先用祖傳的掏耳技術掏了一番,老人們一個個滿意而去,直呼“過癮”。看到老人們滿足的神情,陳利先眼睛一亮:理髮技術我比不過他們,何不專給客人掏耳朵?

  主意一定,陳利先就把掏耳朵用的鑷子和掏耳勺裝在一隻鋼管裏出發了。在儀隴、南充、廣元等地,他走村串戶,專給老人掏耳,掏兩隻耳朵收費2元,一年下來的收入竟有1萬元左右。

  2002年,陳利先輾轉來到巴中。看到巴中的茶樓生意興隆,陳利先眼睛又一亮:何不主攻茶樓,專為茶客掏耳朵?説幹就幹。陳利先開始在巴城的各大茶樓穿梭,剛開始他四處碰壁,還沒有跨進茶樓就被轟走了。

  陳利先冥思苦想了一夜。第二天,他對巴城草壩街一茶樓老闆實行免費掏耳。“我説了好多好話,又掏出了身上僅有的200元生活費給他做保證,那老闆才決定試一試。”陳利先説,耳朵掏了10多分鐘,那老闆最後才滿意地笑了。

  有了茶樓老闆的推薦,陳利先將巴城江北、老城25家規模比較大的茶樓作為重點突擊的對象。對茶樓老闆和服務員,他一律實行免費掏耳,並給每家茶樓留下手機號,做到隨叫隨到。對於抱著試一試想法的新顧客,他也全部免費。

  在巴城7年來,陳利先已擁有了200多名30歲至70歲的客戶。每次到茶樓找生意,他都不會空手而歸。

  名氣越掏越大 7年賺回30萬元

  “我這掏耳技術屬於民間小手藝,最講究的是真功夫,來不得半點馬虎。”陳利先説,紮根巴城7年來,先後有5名巴中人纏著他要跟他學技術,但沒有一個人學到手,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年輕人心沉不下來。“現在的人很浮躁,對客人不用心。一心想的是別人的錢,這樣哪學得到真手藝?”陳利先説。

  對於收入,陳利先不願多説。他説,他每天要掏30個人的耳朵。一個月的純收入也就三四千元。這樣算來,7年來,他在巴城“掏”出的現金多達30萬元。

  昨日,記者在巴城採訪多個茶樓老闆時,均稱“認識這個掏耳朵的老人,他的技術非常好。”“有一次,一個客人用牙籤掏耳朵,牙籤掉到耳朵裏去了,被送到醫院後,醫生整出了血都沒辦法取出這個牙籤,説要開刀。有茶樓老闆打電話叫這個老人去,他5分鐘就把這枚牙籤取出來了。”一家茶樓老闆繪聲繪色地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