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2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青少年自殺、自傷案件時有所聞,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副教授楊浩然研究發現,家庭因素可預防類似案件發生,但網路交流則提高男孩自殺自傷的危險因子。
研究顯示,臺灣近年來15至19歲青少年十大死因,自殺始終位居前2名,且青少年蓄意自我傷害(自傷)趨勢也逐年上升。
楊浩然表示,青少年是從家庭連結轉向同儕(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連結的重要階段,但臺灣社會因離婚率高、出生率低,使得家庭支援及同儕接觸變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産生不良影響。
楊浩然強調,例如實時通(Yahoo Messenger)、MSN、skype、噗浪(Plurk)等網際網路實時通訊軟體,已成為臺灣青少年族群的社交工具。雖然青少年會因此獲得心理層面的支援,但網路的匿名、去污名化、資訊分享迅速的特性,卻可能使青少年自殺或自傷問題惡化。
楊浩然研究發現,相當高比例的臺灣青少年有自傷想法,但付諸行動者不多。且除了作態性自殺外,青少女較男孩有較高的自傷率。同時,獲得家人支援對男女青少年起到保護作用,但網路交流則是男孩自傷的危險因子,但對女孩卻有保護作用。
楊浩然認為,這可能是男孩上網多從事線上遊戲等娛樂活動,但女孩則會花時間和同儕溝通、抒發情緒。他建議,相關部門除應制訂針對青少年自殺、自傷的預防策略,而非介入,並應呼籲父母師長了解青少年交友及網路互動情況,以杜絕類似事件重演。(台灣網 周劍)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