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聚焦兩岸關係 臺籍代表委員力推兩岸文化“合壁”

2012年03月09日 01:0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9日北京消息 文化交流歷來是兩岸交往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它和經貿合作就像兩個齊頭並進的車輪,不斷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不少民主黨派、民間團體和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匯聚到兩岸文化交流上來,希望通過交流不斷促進兩岸文化事業的發展,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臺盟中央認為,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關係的精神紐帶,是實現民族團結、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當前正是兩岸關係發展難得的機遇期,應不失時機地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同胞民族與文化認同,共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從而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更加牢固。和諧是中華文化的主流,臺盟中央建議兩岸共同努力,將“和諧”塑造為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時代形象。

  民革中央十分關注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化建設,並將在今年的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中建議兩岸商簽文化交流框架協議。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將兩岸文化交流框架協議形容為“文化ECFA”,他提出這份協議應借鑒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成功經驗,訂立兩岸文化交流的原則和基本精神,並將合作範圍擴展到藝術、文學、影視、戲曲等各個領域。

  去年6月,分藏兩岸60餘年的曠世名作《富春山居圖》首次在臺灣合璧展出,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楊健對此感觸頗深。楊健在向大會提交的提案中指出,“文化的疏離乃是最大的疏離,文化的“合璧”最能拉近心的距離,文化交流最‘給力’祖國統一,文化的統一能夠順水推舟實現政治的統一。”他認為,要想讓“合璧”一類的文化交流盛事常態化、持續化,必須先克服兩岸文化交流在制度上的諸多藩籬,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由感性交流向理性交流的跨越。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基礎工具,語言背後是文化,文化背後是價值觀。”臺籍委員駱沙鳴認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正迎來新的春天,但兩岸語言方言現象的地理分佈和歷史演變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他建議,為了不斷增進臺灣同胞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兩岸應儘快共建、共用漢語方言地理資訊系統平臺。(記者 陳佳慧 于斯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陳佳慧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