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謝鬱:2011兩岸文化交流成為雙方互動“重頭戲”

2012年01月09日 17: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9日北京消息 由台灣網、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人民日報海外版主辦,騰訊網協辦的“2011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將於明日揭曉。作為活動專家評審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謝鬱在點評兩岸2011年文化交流時表示,過去一年,兩岸文化交流總體呈現良好的繁榮和發展勢頭,交流的程度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有了許多質的突破,所取得的成果為未來兩岸協商文化交流協議,文化交流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中,謝鬱教授評選出的十大新聞近一半涉及到文化交流,如:《富春山居圖》合展、臺灣贈送大陸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等。對此,謝鬱表示,2011年兩岸文化交流總體呈現良好的繁榮和發展勢頭,規模擴大,項目增加,涵蓋面拓展,兩岸文化領域的交流已成規模,已成為兩岸交流中的重頭戲。

  對於此次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的的總體印象,謝鬱説,此次評的兩岸關係十大新聞,總體都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應出2011年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趨勢以及兩岸交流的熱烈氣氛。如《富春山居圖》合展,體現了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文化傳承,對於加強兩岸民眾的情感的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大陸游客入島個人遊,讓大陸民眾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體會臺灣的風觀人文和習俗,加深了解,溝通感情。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1年的5月7日至8日,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論壇形成了四點共識,提出了19條“共同建議”。“共同建議”第13條曾提出:推動建立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機制,實現兩岸文化交流的制度化與常態化。而在“2010年兩岸文化論壇”上兩岸文化界人士也曾探討商簽文化交流協議。

  對此,謝鬱表示,過去一年,兩岸文化交流的程度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有了許多質的突破,如陸生入島就學等,所取得的成果為未來兩岸協商文化交流協議,文化交流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謝鬱指出,自2008年以來,兩岸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階段,隨著兩岸交流與合作的進展與深化,兩岸對話協商也穩步向前,沿著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進程發展。繼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初步建立後,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機制化與常態化也提上日程,3年多來兩岸文化交流的迅猛發展,所累積的豐富成果、經驗以及由此培育起來的民意支援,為兩岸下一步協商文化交流協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兩岸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深化,將極大地增強兩岸人民的情感認同,為創建兩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展望2012,謝鬱指出,2012年兩岸關係中,文化交流仍是重頭戲,會在承續2011年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及深化,其中特別會大力推進兩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動、兩岸在文化新興産業領域的合作等。大陸方面將積極為兩岸協商文化交流協議創造條件,營造氣氛。

  “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自2005年推出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6屆,每一年都有臺灣問題專家學者與廣大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的網友一道,評選出當年最具影響力的兩岸關係十大新聞事件,同時也以此為線索回顧與梳理一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

  據悉,本次評選活動將於1月10日公佈評選結果 。(記者 劉海偉)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