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宋楚瑜:兩岸一家人 “巧勁兒”寫中華未來

2010年05月01日 07:1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30日在下榻酒店接受了台灣網的獨家專訪(台灣網 李徽 攝)

  台灣網4月30日上海消息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今天晚上隆重開幕,應邀出席開幕式的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30日在上海接受了台灣網獨家專訪。生在大陸長在臺灣,宋楚瑜對這兩片土地都懷有深厚感情,新學的上海話“阿拉是一家人”一直被挂在嘴邊,“兩岸一家”已然成為烙印在他心底的赤子情懷。

  看上海:城市建設的奇跡

  曾任臺灣省“省長”的經歷,讓宋楚瑜深深了解城市建設的複雜與不易。當他登上金茂大廈,俯瞰高樓疊起的黃浦江兩岸,也不由得感慨:短短十多年,上海城市建設取得這麼大的突破,可謂是一個奇跡。

  宋楚瑜認為,站上世博會的舞臺,上海不僅向世界展示著這座城市百多年的發展成果、未來建設方向,也傳遞著一個理念:分享 BETTER LIFE。

  “這裡漂亮的風景展示出一個願景——上海正敞開雙手,歡迎全世界一起來共創美好文明、共用美好的未來。”

  聊世博:兩岸是一家人

  從多家臺資餐飲企業入駐世博園區,到義大利館採用的透明水泥標明臺灣製造,臺灣元素在世博會上頻頻出鏡。

  感受到臺灣館備受重視,宋楚瑜十分振奮地説,世博盛會是全體中國人的大事,時隔40年重返世博舞臺,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共襄盛舉,不僅是分享榮耀,更是共同迎向未來。而聊起上海市政府的積極接洽與協助,宋楚瑜印象尤為深刻。

  “前段時間,韓正市長特別到臺灣去推銷世博會,還邀請臺灣高中學生一起來看世博。這些細膩溫馨的活動,證明一件事,兩岸是一家人,套句上海話就是,阿拉是一家人。”

  宋楚瑜特別提到,上海經濟與城市建設的發展,很多臺商也參與其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臺灣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也一樣需要大陸的幫助和照顧。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幫我我幫你,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自家人,是兄弟,兄弟一心其利斷金。”

  搭心橋:同胞愛凝聚兩岸情

  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來訪大陸,海峽兩岸重啟對話,被稱為兩岸關係“破冰之旅”。相隔不過半月,親民黨訪問團來到北京,宋楚瑜自稱此行為“搭橋之旅”。

  “破完冰建成橋,然後就可以通車了。事實上,就是為兩岸真正實現雙向交流,搭建起溝通之橋、心靈之橋,一通則百通。”

  説到搭建兩岸心靈之橋,宋楚瑜特別引用了一句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用誠意去真心關懷臺灣同胞,點點滴滴,都會讓臺灣的鄉親感受到大陸對臺灣的情感。”

  近年來為兩岸農漁業合作奔走的宋楚瑜,就從臺灣農漁業者那兒聽到了很多感謝的聲音。

  “去年,一艘臺灣漁船被索馬利亞海盜扣押,國臺辦一接到呼救,就回應並上報,大陸海軍立刻出發救援,護送漁船9天9夜。期間免費給漁船提供食物、飲水、加油,加油的油錢有新台幣300萬。大陸做這些事情,都沒有對外宣揚,這是為善不予人知。後來這些漁民不曉得怎麼謝國臺辦,漁船的總經理還特別寫封感謝函托我帶給胡總書記表達心意。”

  感謝聽的多了,宋楚瑜慢慢總結出了一個觀點:大陸很多人都説,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我同意。如果大陸更經常地説,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不可割捨的骨肉,我們不僅愛臺灣這片土地,更愛臺灣所有的同胞。這種情會讓兩岸同胞的心更緊密凝聚在一起。

  兄弟一心 “巧勁兒”寫未來

  “如果問臺灣所有的鄉親,臺灣未來發展的關鍵點在哪?99%都會説是經濟。經濟是臺灣未來發展的命脈。那第二個問題,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最大的商機在哪?在大陸。”

  常年往來兩岸、見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日漸豐碩,宋楚瑜直言,兩岸經濟好好整合對雙方都有利,不存在誰讓誰的問題,而是需要凝聚雙方力量,共同創造未來,賺世界的錢。

  “所以,兩岸要互利雙贏,關鍵的問題就是經貿,要奠定好雙方協調的框架,建立互信。而互信的基本前提,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這個基礎上,都是自家人,還有什麼不好談。”

  宋楚瑜這回一來上海,就直奔洋山港,他想看看這個2005年還什麼都沒有的港口,是不是真的像別人説的那樣“建好了”。結果,東海大橋的宏偉,洋山港的現代化讓宋楚瑜大為驚嘆。

  “大陸這麼多重大的工程説做就做,全世界都少有。高速公路、高鐵等等,大陸的這股勁兒,加上臺灣的創意、臺灣的巧,兄弟一心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這才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記者 張弛)

 

 

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30日在下榻酒店接受了台灣網獨家圖文、視頻專訪(台灣網 李徽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