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採油而搭建的吊橋。(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
台灣網5月4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道,雖然清朝末年科技上大幅落後,但就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被稱為世界第二的驕傲--當時開發的世界第二口油井,這個亞洲油礦史的起源正是在臺灣的苗栗公館鄉,名為出磺坑的小地方。
根據“中油”油礦陳列館提供的資料,臺灣的油礦業發展得很早,1817年就有居民在後龍溪畔發現油跡,而1861年(清咸豐11年),理蕃通事邱茍則挖了一個3尺深的油井,每日可産油40公斤,他將石油出售做為油燈燃料。
這口井比美國賓州1859鑽探的德瑞克油井晚了2年,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美國賓州這口油井早已停産,而出磺坑這個區域卻仍持續開發生産,可以説是世界上尚在生産的最古老的油井。
1877年(清光緒3年)該油井被收歸清廷官辦,清廷還向美國買了一台頓鑽機,並找了2名技師到臺灣協助開發出磺坑油礦,這部古老的鑽機鑽到300米,每天産油1500公斤,可惜生産不到一年油井就枯竭了。
日本霸佔時代曾大規模抽取臺灣的油礦,臺灣光復之後一度認為臺灣油源已幾乎枯竭,但在機器設備改善之後,放棄只能採表層油礦的中心動力連貫式採油設備,現在能夠鑽探、抽取更深的油層,原本認為枯竭的礦區也找到了大量的天然氣。仍持續生産的出磺坑區域,包含龍船山和關刀山,大約有130口油氣井。(芮文輝)
[ 責任編輯:芮文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