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璐在第六屆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鐘寶華 攝)
台灣網11月22日廈門消息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一屆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此間在廈門表示:目前,兩岸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欣喜局面,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又如烏雲襲擾兩岸,在這樣一喜一憂的環境中思考,更可見中華文化在風雲激蕩的金融危機中彰顯出的強大魅力。
許嘉璐在出席“第六屆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在主旨演講中,許嘉璐從利馬“胡連”會談的新聞展開來。當他讀到“胡錦濤強調,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正從局部向全球蔓延,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兩岸更應該加強溝通,積極推動互惠互利的經貿合作,努力化挑戰為機遇。我們願意採取實際行動,同臺灣同胞攜起手來、共度難關。”的時候,全場特別是臺灣與會嘉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許嘉璐分析説,面對兩岸特殊關係,兩岸中國人都同意暫且“擱置爭議”,特別是在面臨金融危機來襲時,“兩會”臺北協商、“胡連”利馬會談等所展現出的攜手共度難關的氣度,就是求同存異,就是包容兼蓄,就是中國人的文化和智慧,海峽兩岸共有。
緊接著,許嘉璐設問,此次金融危機罪魁禍首是誰?就是在西方經濟學領域自由主義鼓吹下的人們無節制的物欲、享樂和貪婪,享樂和貪婪催生了過度和超前的消費,而這一點,剛好是和中華文化格格不入。
許嘉璐又分析道,之所以在風雨飄搖的金融危機之中,大陸的經濟雖受到了影響卻不致傷筋動骨,就是因為中國大陸地區以實體經濟為主,虛擬經濟為輔,這是第一點。第二,居民儲蓄多,大陸居民儲蓄額相當於GDP的70%,這就有效抑制了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的可能。第三點,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宏觀調控的權力,國有銀行等有實力進行調控。再有,擁有13億人口的大陸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內需潛力巨大。
“以上幾點,仔細想想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許嘉璐説,我們中國人講實事求是,做人要老實,要實在,這在經濟上就體現為搞實體經濟;居民注重儲蓄和積累,就是中國人節儉樸素的體現,雖然近年來社會上也出現了“月光”族,也是受了全球超前消費邪風的影響,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很節儉的;政府不只有控制的權力更有有效控制的能力,而有效的控制則是智慧的體現,中國領導層的智慧,又是集思廣益、廣泛吸取社會各界智慧的結晶。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人不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許嘉璐舉例説,98年金融危機來臨,擺在中國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人民幣貶值,可以自救,出口繼續增加。但經測算,人民幣貶值後,就會引起東南亞國家貨幣新一輪的貶值,自己獲益也將致以鄰為壑。“東南亞是經受不起再次貶值的,中國咬緊牙關,堅持不貶值,危機比較快的度過去了。”許嘉璐説,這就是中華民族“利己利他”辯證思想的統一,實際上,利己利他就是善,就是慈,“善”、“ 慈”,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這次APEC會議正在利馬舉行,我相信,中國的調子會和西方世界的調子不同,拋開形式來看這種不同,其實就是文化的不同。”許嘉璐表示,從金融危機的風雲激蕩中,更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在當前的政治、經濟等等社會現象的背後,所包含的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以及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的智慧,怎麼樣去保持和開掘,傳承與弘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許嘉璐感嘆,08年對中華民族來説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在抵制“臺獨”勢力張揚、搶救四川地震遇難同胞、共用奧運盛事等重大事件中,海峽兩岸的同胞始終是攜手向前密切合作的,面對來襲的金融危機,兩岸中國人也一定會從祖先留下的中華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共度時艱。(鐘寶華)
[ 責任編輯:鐘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