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界呼喚確定性 中國供應鏈成“穩定錨”
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宮宏宇)“産業鏈供應鏈是世界經濟的血脈,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血脈暢通。”5月22日,在2025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如是強調。
在當前全球貿易格局深刻調整、保護主義陰影加重的背景下,建設開放包容、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正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今年峰會吸引了歷屆最多的境外機構與嘉賓參會,印證了全球商界對中國“供應鏈穩定器”角色的高度關注與認可。
峰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保護主義引發全球陣痛,開放合作成主流聲音
“當前,全球經濟正遭受來自美國大規模保護主義的政策壓力。關稅削弱了國家之間的信任,加劇全球波動,並使經濟陷入更脆弱的境地。”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迪爾瑪 羅塞芙在峰會致辭時指出。
正如羅塞芙所言,自今年4月美國政府提出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給世界貿易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各國商界已感受到負面影響。
“關稅使許多在華德企面臨嚴峻現實,業務受到影響。一些企業對此持觀望態度。”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董事會主席霍飛明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表示。Sky Finance公司高管Christos Vlachos也提到,美國新一任政府上臺後,多變的貿易政策令人困惑,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不確定性。
正因如此,摒棄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推動多邊合作,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的共同訴求。
中國丹麥商會全國創始會長李曦萌呼籲,唯有國與國之間加強貿易合作,世界才能變得更加美好。霍飛明也強調,中德商會堅信開放市場和公平的貿易關係,希望各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歷史證明,貿易壁壘和關稅是錯誤的,會傷害民眾福祉。只有各國加強合作,才能實現互利共贏。”英中貿易協會主席古沛勤爵士強調。
全球企業渴望確定性,中國成為穩定之源
在不確定性上升的全球貿易環境中,中國憑藉完善的製造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與持續開放的姿態,成為跨國企業穩定供應鏈佈局的“安全錨”。
本屆峰會吸引70家外企高管和多家商會負責人齊聚北京,正是對中國供應鏈地位的最好注解。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理事會副主席盧西亞諾 蒙特內格羅 德 梅內塞斯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強大的生産力,作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今,中國人工智慧、跨境電商業務快速擴張,這將成為中國未來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方向,為全球貿易帶來新活力。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也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經濟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也會持續發力創新。美國企業會持續投資中國,參與中國經濟增長和創新之中。
“中國對高品質發展、低碳轉型和創新的重視為德國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商業機遇,中國市場對德企提高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霍飛明表示,期待中國有更多刺激消費舉措落地,同時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大門。
與此同時,中國倡導的開放包容貿易理念、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和穩健的技術能力,正日益成為國際企業穩健運營的保障。
峰會上,《2025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北京倡議》正式發佈,提出要堅持開放而不築墻、互通而不脫鉤、平等而不歧視,推動數字規則互聯互通,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國際合作。
“AI時代,大家齊心協力,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案。”英國48家集團主席傑克 佩裏提到,當前中國(物流)倉庫自動化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倫敦的物流、石油等行業在AI技術應用方面相對落後,迫切需要相關助力。“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努力,解決類似問題,共同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