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質發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進一步穩固,外部衝擊影響加大,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要求,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紮實做好經濟工作。
專家表示,面對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加深,應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在落實好各項已出臺政策的同時,因時因勢加力謀劃新舉措,緊盯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攻堅,以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穩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
強化“四穩”保持定力
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認為,“四穩”要求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精準把握。穩就業,是“四穩”中首要的任務,要推動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服務業,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機會,帶動重點群體平穩就業。穩企業,就是要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改善企業經營績效,特別是針對國際經貿鬥爭中面臨困難的企業,要加大幫扶力度。穩市場,就是要多措並舉防止市場大幅波動,既保障供給穩定,又保障需求穩定,加強市場引導和資訊發佈,避免大起大落。穩預期,要求在政策制定實施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有穩預期的意識,提高政策針對性、有效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事業研究室主任邢偉認為,面對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變化對就業的影響,要繼續聚焦重點行業和重點群體,突出穩就業,堅持短期兜底和長期優化相結合,強化政策協同,加強前瞻性政策儲備,推動穩就業落細落地。深入挖掘先進製造業等新質生産力的就業潛力,穩定製造業就業規模,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崗位。大力推動消費新熱點轉化為就業的新渠道,帶動相關領域就業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曉琳表示,經濟大省經濟運作潛力大、品質高、前景廣,關鍵是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紮實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高水準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在全國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中發揮好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統籌政策形成合力
“宏觀經濟政策是穩定經濟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在國際環境變亂交織,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升溫的背景下,更要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黃漢權説。
在財政政策方面,推動政策靠前發力,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強化地方穩增長的資金保障。在貨幣政策方面,保持流動性充裕,降低微觀主體融資的實際利率,加力支援實體經濟。在政策舉措上,既要用好現有政策工具,又要根據市場需求適時推出新工具,包括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援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在政策制定中,要特別強調強化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動各項政策形成合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中國經濟有巨大韌性,擁有豐富的政策工具。從財政空間看,我國在杠桿率水準、利率水準、通脹水準等方面仍有較大迴旋空間。面對外部衝擊,中央政治局會議指明瞭方向,那就是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多措並舉幫扶困難企業,堅持用深化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認為,經濟穩定向好是大趨勢,有利條件增多,關鍵是落實好已出臺的所有增量政策,因時因勢加力謀劃新舉措,著力推動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際。
“要突出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依靠改革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緊盯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進行攻堅。”郭麗岩建議,完善與新質生産力更相適應的公平準入制度體系,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讓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投資可以結合自身稟賦和基礎條件,找到適合自己拓展業務的領域和賽道。在引導重點行業向“新”而行、向“綠”轉型、向“高”攀登的同時,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進一步改善工業企業利潤,緩解企業生産經營困難,持續提振信心和增強投資意向。
持續鞏固內需動力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要把擴消費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圍繞重點群體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傾向。”黃漢權表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推動最低工資標準提升,確保與生活成本增速匹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鼓勵企業提高工資,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快構建以技能為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適應人口結構變化和消費升級趨勢,通過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等方式,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更好滿足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特別是要儘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在既有政策方面,加大資金支援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加力實施“兩重”建設。
郭麗岩認為,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加深,須持續鞏固內需主動力,做強國內大迴圈。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既要關注投資和消費之間的良性迴圈,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又要著眼于優化“就業—收入分配—消費”的迴圈機制,通過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和提高養老金、醫保補助等惠民生舉措,系統提升消費意願、能力和層級。
京東集團高級研究總監朱太輝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效應明顯,在帶動補貼類産品消費增速大幅改善的同時,對非補貼類産品消費增長也産生了溢出效應。他建議,進一步推動“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提質,將補貼標準向數字智慧、節能減耗、出口轉內銷産品傾斜。
在投資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鄒曉梅認為,未來需要不斷優化穩投資政策工具實施,持續釋放政策效能,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比如,以加力和優化“兩新”政策實施為牽引穩定製造業産品需求,擴大支援的行業領域和商品範圍;多措並舉幫扶受關稅衝擊嚴重的困難企業,加強融資支援,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加力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引導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兩重”建設;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持續鞏固房地産市場穩定態勢。(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