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丨疆電躍升

2025-05-08 19:17: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新疆電力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歷史性的躍升。

  十餘年間,新疆電網已從孤網運作,到送電至20多個省份;骨幹網架升級為750千伏,成為全國750千伏電網覆蓋範圍最廣的省級電網;電源從煤電為主,變為新能源裝機佔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多……

  這些變化,與新疆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息息相關,與國家構建能源安全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格局密不可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

  當下,新疆上下牢記總書記的囑託,以産業興疆為己任,在這片佔據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土地上,以大基地+大電網+大創新的革新實踐,重塑新疆電力行業發展,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承擔著愈發重要的責任。

  俯瞰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公司葉城5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外景(資料圖片)。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約提克爾尼加提攝

  “風光”無限 點石成金

  大自然給予了新疆最慷慨的饋贈。

  來過新疆的人,都會對新疆香甜的瓜果讚不絕口,這背後是夏日長達14—16小時的光照,全國最多可開發利用的太陽能資源。

  新疆還擁有瑪依塔斯、額爾齊斯河谷等十大風區。

  説到煤炭,新疆也是全國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佔到全國的百分之四十。

  如此豐富的資源,沒有理由不加利用。

  根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支援新疆建設國家大型油氣生産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

  這些年來,新疆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致力於打造能源基地,利用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充分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今年3月,新疆與18家中央企業共同在北京舉行産業興疆重點項目2025年投資推進會。此次簽約的54個項目,不少是能源、新型儲能項目。

  同樣是在3月,同樣在北京,這樣的投資推進會,新疆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重點簽約的電力項目在天山南北陸續開工、投運。

  從中央到地方,對新疆的能源規劃藍圖,如今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截至2024年底,新疆已建成哈密、準東、南疆環塔裏木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10余個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正在加快建設哈密北、若羌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能源基地的建設,帶動新疆相關産業發展,特別是新疆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國內排名前八的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在新疆都有投産。

  在新疆誕生的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已經成為行業領頭羊。

  今年一季度,新疆新能源項目投資仍然持續快速增長,風力光伏發電施工項目346個,拉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個百分點。

  新疆的風、光、煤等資源,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助燃劑。

  巴州—鐵幹裏克—若羌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現場,電力工人正在鐵塔上牽引導線進行連接(資料圖片)。申凱龍攝

  電送全國 貢獻全局

  新疆豐富的能源資源,如果不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僅憑自身消納,就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惠及各族群眾。

  於是,一條條橫跨數千公里的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應運而生。

  在巴州—鐵幹裏克—若羌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現場,銀線穿過“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場景令人震撼。

  該線路工程業主項目經理李俊還記得,去年夏天高溫天氣下在沙漠中基礎澆築時,工人們用點滴裝置向鐵塔基礎淋水,在基礎表面纏繞覆蓋混凝土養護膜時的場景。

  電力工人們的艱苦付出,迎來了豐碩成果。2024年底,該工程建成投運。“死亡之海”中盛開的光伏之花,被鐵塔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浩瀚的“光伏之海”。

  “這個工程為若羌周邊700萬千瓦光伏和風電並網接入創造有利條件,為塔裏木盆地油、氣、風、光、儲資源開發提供網架支撐。”李俊説。

  近年來,新疆持續完善疆內電網骨幹網架,加快各級電網建設,已建成以烏魯木齊市為中心,東至哈密市、西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北聯阿勒泰地區、南延和田地區,覆蓋全疆各地州市的“內供五環網”750千伏主網架格局。

  新疆電網成為全國覆蓋範圍最廣、供電範圍最大的省級電網。這些鋼筋鐵骨的網架,如血管一樣,把新疆各地豐富的電力匯集起來,輸往需要的地方。

  2014年投運的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十年累計送豫電量超3600億千瓦時,相當於河南人每用10小時電中,就有1小時來自新疆。

  橫跨3千多公里的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更是創下電壓等級、輸送容量、輸電距離三項世界之最。

  疆電外送第三條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在今年投運,讓“疆電入渝”從藍圖變為現實。

  更宏大的敘事正在新疆大地上展開。疆電外送第四條直流通道開工,新疆將首次實現電力直送成渝雙城經濟圈。

  2025年新疆新建、續建超高壓電網工程41項,較2024年增長50%,創歷史新高。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新聞發言人王曉斌描繪未來圖景,“我們正規劃第五條特高壓直流通道,屆時新疆外送能力將突破4400萬千瓦,相當於每天向中東部發送一列17萬噸的‘電力煤列’。”

  按照規劃,“十四五”末,新疆電網將形成“內供七環網、外送五通道”的主網架格局。

  如今,新疆電力正以毫秒級的速度,外送至國內其他省份。

  技術人員在木壘老君廟風電場檢修風機(資料圖片)。何龍攝

  科技賦能 結構煥新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怎麼建?新疆作為能源資源大區,開始了探索。

  棋子首先落在了擴大新能源裝機規模上。新疆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將發展新能源作為集聚産業、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關鍵一招,加快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

  4月初,國家電投哈密十三間房100萬千瓦風光儲一體化項目現場,120名建設者持續奮戰,正全速推進項目建設,預計9月底光伏並網發電。該項目全面投運後,每年可貢獻綠電超20億千瓦時。

  近幾年來,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紀錄不斷刷新,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2021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裝機99萬千瓦;2024年12月30日,新疆年內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3557萬千瓦。短短幾年,年內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呈現大幅增長。

  這意味著新疆的能源結構越來越“綠”。

  如今,新疆新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50%,成為西部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的省份。

  新能源雖然綠色,但在技術上還存在發電間歇性和不穩定性。

  為解決這一問題,創新勢在必行。新型儲能項目作為電網安全運作的“穩定器”“調節器”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

  新疆新型儲能項目涵蓋磷酸鐵鋰、全釩液流、飛輪、超級電容等多種類型。科技創新在這些項目上得到具象化呈現。

  4月2日,新疆新型儲能總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大關,裝機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西部第一。在新型儲能項目大規模投運後,2024年新疆電網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3.6%。

  在烏魯木齊的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調度中心,巨型螢幕上跳動的數字演繹著能源治理的現代啟示錄——新能源預測準確率從十年前的67%躍升至96%,儲能系統響應時間縮短至150毫秒……

  科技力量讓電網更加安全、高效,也讓新型電力系統逐步從藍圖走向群眾的生活之中。

  這場能源革命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用能方式。截至目前,2025年新疆綠電交易量達55.1億千瓦時,是“十四五”初期的190倍。

  這組數據再次證明,如今新疆各族群眾的能源消費越來越綠色環保,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不再遙遠。

  2025年的新疆,正將大漠孤煙化為萬家燈火,用鋼鐵與智慧的合奏,向世界傳遞能源變革的中國答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