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天山腳下“文旅盛宴”多元業態點燃假日經濟引擎

2025-05-06 21:23: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烏魯木齊5月6日消息(記者姜茸)“五一”的陽光灑向天山南北,新疆的文旅市場也迎來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從特種旅遊的驚險刺激到文化場館的靜謐深邃,從鄉村田園的煙火氣息到紅色景點的家國情懷,串起了新疆文旅的“千面風華”。2025年“五一”假期,新疆以“文旅融合”與“交通暢行”為核心,推出系列特色活動與保障措施,吸引遊客深度體驗大美新疆。數據顯示,假期期間,新疆旅遊市場持續升溫,交通運作總體平穩,為遊客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

  特色活動 潮趣領航 點燃大眾熱情引擎

  4月30日至5月1日,2025新疆特種旅遊節在克拉瑪依市舉辦。主會場活動涵蓋低空飛行展示、特種越野車輛展示及“荒野之旅 極限征途”——出發吧三個板塊組成。克拉瑪依是北疆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一站,發展特種旅遊有著獨特優勢。近年來,特種旅遊是新興的以探尋、探險為主的旅遊形式,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新疆特種旅遊節自2010年舉辦以來,先後推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新疆自駕遊線路,已經成為新疆旅遊的風向標。

  

  新疆特種旅遊節現場 (央廣網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今年“五一”假期,兵團各師市圍繞“春遊兵團”主題,推出60余項特色活動,涵蓋生態觀光、紅色教育、時尚體驗、惠民促銷等多領域。據統計,5月1日至5月5日,兵團累計接待遊客134.77萬人次,同比增長7.24%,實現旅遊花費6.74億元,同比增長15.45%。紅色研學、賞花踏青、低空飛行、音樂節等多元業態齊發力,文旅消費活力持續釋放,市場熱度刷新歷史紀錄。

  

  活動現場 (央廣網發 王琛 攝)

  民俗文化活動 綺景紛呈綻芳華

  新疆各地紛紛繪製“城市消費新藍圖”,推出沉浸式文旅體驗。5月1日,位於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的吐峪溝石窟,歷經十次考古發掘後面向公眾開放。本次開放5座洞窟及溝東區北部石窟寺遺址,遊客可近距離領略千年石窟藝術魅力,感受絲綢之路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蘊。

  在墨玉老城景區,傳統手工藝品展銷、非遺技藝展示、文藝會演等活動輪番上演,讓遊客沉浸式感受墨玉縣的文化魅力。景區內,艾德萊斯絲綢、桑皮紙、奎牙小刀等本土非遺業態備受追捧,遊客們紛紛駐足,體驗製作工藝、挑選心儀好物。新潮的特色咖啡店、烘焙店,更是成為遊客們的打卡點,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讓老城煥發出獨特的生機。

  

  墨玉老城開城儀式現場 (央廣網發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墨玉老城特色店舖紛紛亮相 (央廣網發 哈尼克孜木它裏甫 攝)

  柯坪縣圍繞“中國生態駝城”城市定位,持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消費對經濟迴圈的牽引帶動作用。在“燃情五一駝城漫旅”系列活動中,駝城風情街融合齊蘭古城、克斯勒塔格佛寺等歷史遺跡文化元素。街區內,駝城巴扎、駱駝巷子等特色內街,與駝城博物館、大劇院等13棟商業建築交錯林立,集文化體驗、特色餐飲、手工藝品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為遊客打造全方位的新疆特色體驗平臺。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期間,新疆庫爾勒市天鵝河景區景色宜人,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吸引了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成為假期熱門打卡地,日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

  

  

  畫舫穿行于天鵝河上 (央廣網發 馬麗娟 攝)

  為豐富旅遊業態,滿足遊客多樣化旅遊需求,新疆沙灣鹿角灣景區新增直升機空中體驗、駱駝騎行、萌寵投喂、拍攝寫真等多個遊玩項目。後期,還將引進特色民俗、餐飲以及房車營地、滑草體驗等體驗項目。石河子遊客張雨説:“帶孩子騎駱駝,小孩覺得比較新鮮,我也是第一次騎,有點緊張。”

  開門迎客當天,景區內各具特色的民宿和餐館也紛紛營業,遊客們盡享新疆美食,領略天山風光、民族風情。目前景區內有山莊近50家,每天可接待人數8000人左右。

  文旅融合 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持續推動旅遊業從“風景遊”向“文化遊”升級,5月1日,新疆風景主題歌舞晚會《新疆是個好地方》在新疆喀什古城九龍泉文化旅遊街區上演。

  演出以沉浸式視聽體驗展現新疆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節目內容深度挖掘各民族藝術精華,以共情共鳴的藝術語言,彰顯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刻主題,用歌舞藝術盡情展現新疆多元文化魅力。本地群眾與八方遊客共聚一堂,在文化互動中增進理解與認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鮮活力量。

  

  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舞生動展現了新疆各族群眾的文化風貌和美好生活 (央廣網記者姜茸製圖)

  來自河北省秦皇島市的遊客王俊怡激動地分享:“我完完整整看完了《新疆是個好地方》歌舞晚會,真的太震撼了!演員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力量,從熱情奔放的舞蹈,到充滿科技感的舞臺呈現,新時代新疆自信的模樣深深印在了我心裏。等有機會,我一定要帶著家人朋友再來,好好感受新疆的壯美風光,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作為國內唯一以樓蘭文化為主題的新疆樓蘭博物館,在“五一”假期迎來客流高峰,每天客流量突破千余人次。

  若羌縣樓蘭博物館通過“文物”賦能“文創産品”的方式使千年文明激活文旅新動能。“我們創新性地運用‘文物+數字’的模式,重新構建了博物館的敘事邏輯。除了傳統的文物展示方式,館內還引入了數字化視頻講解,並且配備了專業的講解員,從多個角度、多種方式讓遊客深入了解樓蘭古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博物館負責人説。

  

  遊客在若羌縣樓蘭博物館文創區選購文創産品 (央廣網發 若羌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美食經濟與消費場景創新 激活假日經濟

  以“烤”為筆、以“味”為墨,2025新疆尉犁第十二屆羅布人民俗燒烤季繪就一幅熱鬧非凡、充滿地方特色的鮮活畫卷,吸引全疆乃至全國遊客共赴一場美味之約。百餘個燒烤攤位沿青石板路在達西馕街有序排開,胡楊木炭在烤爐中明明滅滅,將印著艾德萊斯紋樣的遮陽棚映成流動的彩緞。本屆燒烤季活動整合全縣8個鄉鎮的特色美食與文旅資源,帶動200余戶農牧民增收,讓烤肉、烤鴿子、烤魚等“鄉味”變身“網紅”,推動“舌尖經濟”向“品牌經濟”不斷升級。

  

  尉犁第十二屆羅布人民俗燒烤季吸引全疆乃至全國遊客共赴一場美味之約 (央廣網記者姜茸製圖)

  千佛洞景區內,香煙嫋嫋升騰,遊客們穿梭于洞窟之間,欣賞精美的佛像與絢麗的壁畫。在吉木薩爾縣絲綢之路北庭故城遺址博物館,玻璃展櫃中陳列的一件件文物“訴説”著歷史的故事,遊客們沿著展線緩步前行,仔細端詳陶器、文書等展品,探尋北庭故城的千年往事。

  “五一”假期,吉木薩爾縣推出了“本地居民門票全免”“跨景區門票互認,外地遊客憑藉一張門票暢遊多個景區”等多項優惠政策,以“零門檻”姿態廣邀八方遊客,為全域旅遊發展按下“加速鍵”,推動文旅産業邁向全新發展階段。

  

  遊客正在千佛洞許願墻上挂許願牌 (央廣網發 羅佳妮 攝)

  讓千年大漠煥發新生機,推動文旅産業融合發展,5月1日,若羌縣以“沙漠運動+文旅”為引擎,塔克拉瑪幹巔峰賽事N40&N39沙漠越野耐力賽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越野精英們齊聚新疆若羌縣,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中展開一場速度與激情、勇氣與智慧的較量。同時,這也是沙漠生態、絲路文化與現代體育融合的“試驗田”。

  

  排位賽現場 (央廣網發 阿迪力江米吉提 攝)

  

  正在飛馳的賽車 (央廣網發 黑崢嶸 攝)

  交通保障:精準調度繪就安全暢行新畫卷

  “五一”假期,新疆公路網總體運作平穩,但部分路段因返程車流集中出現階段性緩行。據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數據,截至5月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59.26萬人次,同比增長2.24%。其中公路人員流動量522.99萬人次,同比下降2.07%。鐵路客運量22.49萬人次,同比增長10.08%。民航客運量14.08萬人次,同比增長8.31%。其中G30、G7、G0612、G219、S245五個進出疆省際通道通行車輛合計3.07萬輛,全區收費公路總交通量134.57萬輛,同比增長6.92%。其中:小型客車109.51萬輛,同比增長8.75%。

  交通部門通過微信公眾號、交通廣播等渠道實時發佈路況資訊,引導遊客合理規劃路線。同時,加強服務區管理,確保加油、充電等服務高效運作。此外,12122高速公路救援電話、12328交通運輸監督服務熱線24小時待命,為遊客提供應急保障。針對假期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交通部門聯合文旅部門發佈安全提示,提醒遊客出行前關注天氣變化,謹慎駕駛。在山區、急彎等路段,嚴格遵守限速規定,避免疲勞駕駛、超員超載等行為。

  展望未來,新疆文旅事業必將乘勢而上,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多元的體驗,迎接五湖四海的賓朋。在這片充滿魅力與希望的土地上,每一處風景都在訴説著故事,每一次旅行都將成為難忘的記憶。新疆必將在文旅融合與交通暢達的雙重驅動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騰飛、文化交流互鑒的璀璨明珠,書寫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壯麗篇章。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