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隨筆丨從六個視角打開民營經濟促進法

2025-05-03 08:5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來得正是時候。

  9章78條,9600多字。怎麼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誕生?不妨從這24個字、六個方面入手:

  從1980年19歲的溫州姑娘章華妹領到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迄今45載,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舉措上升為法律規範,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黨的領導、思想引領,是立法之魂。

  我國憲法規定:“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等等,與憲法和黨章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貫通起來,將進一步增強其穩定性和剛性約束,有助於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品質發展。

  這部法律的誕生,體現了穩健、高效的立法節奏,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很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的相關法律規範,散見於民法典、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中,以及很多政策文件裏。現在,系統化的立法有了關鍵推進,這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一步

  民營經濟發展面對著重大機遇,也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服務供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阻礙,“融資難融資貴”“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拖欠賬款”“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痛點堵點仍在。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體現著鮮明的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完善制度措施,吸收改革成果與實踐經驗,銜接有關法律規定。解決難題,今後有專門法律可依。

  在我國1.8億戶民營經濟經營主體裏,有大塊頭也有小店舖,它們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也都有著對更好法治環境的期待。大家最想要的,就是立法最需要給予保障的。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打開民營經濟促進法讀一讀,“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貫穿于各個章節,“公平競爭”更是在總則之後單獨成章。

  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大家所關心的。圍繞營商環境,有兩句話很關鍵: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國已出臺了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法律法規,再加上這部最新的法律,中國營商環境的法治化程度正持續提升。

  民營經濟的活力,有目共睹。今天,從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民營企業都是作為生力軍,站在最前排。民營經濟促進法專門用一章,圍繞科技創新作出系列規定,包括支援民營經濟組織參與科技創新研究,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支援新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

  活力與規範,是辯證統一的。民營經濟促進法也拿出專門一章,圍繞規範經營作出規定。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一方面鼓勵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按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民營經濟促進法圍繞創新與規範的兩章,恰是這一思想要義的生動體現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

  一部法律的實施,往往要體現出三個效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了,如何實施,實施效果如何,至為關鍵。需統籌推進配套法規制度制定,協調推動各項支援保障舉措落實落細,需全社會共同作出持久、堅定的努力

  (文丨總臺特約評論員 楊禹)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