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民營經濟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高品質發展故事匯第6期)

2025-04-30 15:2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深入分析了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形勢機遇,作出“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的重大論斷,極大提振了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信心決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內涵深刻,我們要深刻領會。

  黨和國家關於民營經濟的理論政策日趨完善,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指明瞭前進方向

  中國民營經濟40多年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黨和國家關於民營經濟理論政策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從“允許”“共同發展”到“兩個毫不動搖”,從“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自己人”,從“補充”“重要組成部分”到“重要基礎”“重要力量”再到“內在要素”,從“指導、幫助和監督”“引導、監督和管理”到“鼓勵、引導”再到“鼓勵、支援、引導”,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折射出思想觀念的持續解放和理論實踐的不斷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民營經濟、怎樣發展民營經濟等重大問題,澄清了對民營經濟的地位和重要性、資本的性質和作用,以及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關係、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之間的辯證關係等各方面存在的模糊認識,標誌著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概括了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進一步奠定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理論根基,再次表明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民營經濟一定會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為推進高品質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一是規模實力持續提升。截至2025年1月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5670.7萬戶,是2012年民營企業數量的5.2倍,佔全國企業總量由79.4%提高至92%以上。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從2014年的95.09億元提高到2023年的263.13億元;營業收入總額從14.69萬億元提高到41.91萬億元;納稅總額從0.57萬億元增加到1.29萬億元。二是創新水準持續提升。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超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90%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42萬多家,佔比由62.4%擴大至92%以上;2023年民營企業500強的研發費用總額為1.05萬億元,超過了201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三是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202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24.33萬億元,同比增長8.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5.5%,自2019年起已連續6年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60萬家,達到60.9萬家,做到了“買全球、賣全球”。在民營企業500強中,一大批新生代企業家正在成長起來,逐漸成為中堅力量。這是我國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寶貴資源。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廣闊的機遇空間

  當前,我國社會生産力加快躍升,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改革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些都將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機遇。一是從供給能力看,産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日臻完善,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220多種工業産品的産量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新産業新業態新動能逐步積厚成勢。二是從需求潛力看,我國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不僅消費規模龐大,消費結構也在迭代升級,旅遊、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高品質消費需求加快釋放,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和新技術應用場景潛力巨大。三是從要素稟賦看,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隊伍數量充足,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1年,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這些有利條件將源源不斷地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能,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機遇無限、前景廣闊。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圍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已經逐步完備。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更加有利於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的良好環境作出了新的頂層設計和全面安排部署。黨和國家也專門創新政策落實機制,政策直達、政策普惠、免申即享、督查評估、舉報核查等落實舉措受到企業好評。隨著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等政策文件的落實,以及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健全、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的開展,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將會更加優化。同時,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領導機制不斷健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快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加緊制定出臺,這些都將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法治保障。可以説,現在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都十分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良好環境前所未有。

  但也要看到,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有經濟規律帶來的週期性問題,有百年變局帶來的外部環境問題,有消費需求變化帶來的轉型升級問題,有企業管理經營不善帶來的風險問題等。這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要克服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從政企兩個方面入手。從民營企業講,要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提升企業內部治理水準,提高企業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從黨委政府講,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扎紮實實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要提高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進一步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協調性,避免出現政策“打架”“急轉彎”“急剎車”等情況。要加大政策解讀力度,支援民營企業用好政策,防止政策誤讀影響企業發展信心。要著力推動政策落實,針對企業反映集中的市場準入、拖欠民企賬款、融資、權益維護等難點堵點問題,加大協調力度,強化落實情況督查,讓好政策真正惠企利民。

  案例一

  “敢想、敢幹、敢堅持”

  講述人: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張德強

  作為一個從實驗室走出來的創業者,常有人問我,民營企業創新底氣從何而來?我的答案是3個“敢”:敢想、敢幹、敢堅持。

  “敢想”,是把企業命運融入國家需要。

  29年前,在清華大學一間實驗室裏,我們幾個年輕人緊盯著一塊發光“玻璃片”,這是中國的第一塊OLED試驗片。那時候,全球顯示産業被外國壟斷。

  “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主動權,憑什麼不能掌握在中國手裏?”我們偏要“敢想”,立志走出一條國産OLED從實驗室到産業化的自主創新之路。

  “敢幹”,是敢於在“無人區”蹚出一條路。

  我們要建設量産線的時候,有人曾勸我們,“OLED太超前,不如做成熟的LCD。”然而維信諾成立之初,就是要做改寫産業格局的事。要勇攀珠峰,這邊風景獨好!我們立志通過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為中國顯示産業開闢一條新路。

  2023年,維信諾發佈了自主創新的智慧像素化技術,讓螢幕的壽命、亮度等性能大幅提升。我們有信心推動我國新型顯示産業實現從大到強的躍遷。

  “敢堅持”,是在長跑中淬煉初心。

  從實驗室的小“玻璃片”,到走向世界的“中國屏”,我們已經走了20多年。一路上,我們始終緊握這3個“敢”字,沒有絲毫放鬆。

  現在,多家手機品牌客戶的折疊手機都在用我們生産的柔性屏。2024年,維信諾智慧手機AMOLED面板出貨量全球前三,智慧穿戴設備AMOLED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

  這就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底氣——敢想,所以有方向;敢幹,所以有力量;敢堅持,所以永遠有希望!

  (趙竹青整理)

  案例二

  “要麼被時代淘汰,要麼長出新的翅膀”

  講述人:杭州老闆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任富佳

  當烹飪文化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面臨弱化,我們該如何重新找到自身定位、守護這份人間煙火?

  作為深耕廚電行業46年的民營企業,我們的答案是:苦練內功,做難而正確的事!

  2010年,我們啟動數字化轉型升級。一時間,反對聲此起彼伏。有幹了20年的老員工説:“我們不怕工作辛苦,就怕辛苦半輩子沒了價值。”

  轉型升級,不是顛覆傳統,而是讓傳統在新時代重生。轉型後,我們非但沒有縮減崗位,還催生了“數字化技術員”“工業數據分析師”等新工種,擁有傳統手工經驗的老師傅成為“數據寶藏”。

  與此同時,未來工廠建成後,我們的生産效率提升45%,産品研製週期縮短48%,生産成本降低21%,運營成本下降15%,産品合格率提升至99%。

  我們調研發現,消費者需要能真正解決飲食偏好眾口難調、烹飪過程繁瑣複雜等痛點的産品。

  我們走進1000個家庭,記錄他們的烹飪習慣,基於公司積累的烹飪知識庫、自研菜譜和用戶數據,推出AI烹飪大模型“食神”,搭建起了一套“硬體+軟體+內容+生態”的整體解決方案,更好滿足不同的烹飪需求。

  要麼被時代淘汰,要麼長出新的翅膀!如今回頭看,轉型升級這條路,我們走對了。2024年,公司數字廚電i系列銷量同比增長近6倍;截至去年底,搭載AI技術的硬體産品銷售額累計超過30億元。

  正是這份“以人為本”的堅守,支撐我們苦練內功,讓烹飪在科技和人文的交相輝映中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楊 曦整理)

  案例三

  “創新是槳,實幹是帆”

  講述人:傳化集團副總裁 徐 迅

  39年前,我們靠著一口大缸、一輛自行車,生産銷售液體皂,開啟創業之路。如今,傳化集團已經實現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佈局,業務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變革與傳承中守正創新,是民營企業基業長青的密碼。

  出海,是我們邁出的關鍵一步。

  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稀土順丁橡膠單體工廠。2024年,我們新建的12萬噸産線投産,工廠年總産能達到了27萬噸。

  然而,在10年前,這種製作高性能輪胎的橡膠原料在國內完全依靠進口。2014年,我們的技術研發團隊決心突破這個難題。2017年,第一塊稀土順丁橡膠成功下線。2020年,首創稀土順丁橡膠柔性連續生産工藝,真正實現産業化。如今,我們的稀土橡膠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更廣闊的市場中大顯身手,倒逼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實現持續成長和突破。

  傳化總部在本土,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我們通過推動企業從單一業務向多元化業務轉型,建立起集團化管理體系;引入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在全球建立了20余個生産基地和8個海外研發中心。

  如今,我們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必須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迎接時代變化:從市場驅動向科技與市場雙輪驅動轉變,從傳統管理向現代企業運營方式轉變,繼而從長體量向提升品質轉變。

  站在巨人肩上,要看得更遠。當前,民營企業正迎來“接班潮”。對於年輕一代的企業管理者,創新是槳,實幹是帆。向著世界一流企業之列破浪前行,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王 震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30日 10 版)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