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丨鄉村嬗變
新疆的農村,正在經歷一次跨越式的嬗變。
街道上走路揚起的塵土不見了,錯落有序的庭院變得乾淨整潔,家裏用上了水衝式廁所,換了新的廚衛家電,旅遊康養等鄉村新業態發展的東風吹到了村裏。短短幾年間,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在新疆廣袤農村悄然興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一字之變,卻代表著更豐富的內涵,意味著在鄉村建設上,不僅要讓鄉村美起來,更要讓鄉村更宜居、産業更興旺、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農村人咋就“講究”起來了?
如今,有機會去南北疆農村的人們,很容易發現,同前些年相比,村民們變得“講究”起來了。
皮山縣木吉鎮阿薩爾村村民肉孜麥麥提 喀迪爾一家人的生活如今發生了大變化。過去一家人睡覺、吃飯、待客都待在一張土炕上,孩子寫作業經常都得跪著。如今,家裏已劃分出客廳、臥室、餐廳等區域,沙發、茶几電視、冰箱等傢具家電也一應俱全。
“下班回家洗手洗臉,換了衣服再吃飯。”説起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肉孜麥麥提現在已經很適應了,這些年他家裏通了自來水,修了衛生戶廁,過去城裏有村裏沒有的,現在都有了,身邊的村民們更加注重個人衛生,穿著也講究了。
過去有人説,農民們就那樣,一代代都是那樣生活。近年來,在現代文明之風的吹拂下,農民們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
原因不難理解,表面看,農民生活方式之所以不易改變,背負的是幾百上千年形成的習慣力量,實質則是農村物質條件的相對落後和公共服務的缺失。這些年,新疆圍繞逐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聚焦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推進農村水、電、路、房、氣、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改廁、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持續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務服務水準,不斷提高農村生活的便利化程度。
農村變得乾淨整潔,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緻。近年來,新疆各地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引導農民群眾綠化美化居住環境,在保留鄉土特色的基礎上對村容村貌進行微改造、精提升,不斷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
目前,全區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63%、33%、90%,全區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有衛生室的行政村佔比達97%,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村和城市在公共服務便利化上的差異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促進處處長馬偉鋮説,經過長期努力,新疆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過去只能在城市享受到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如今在村裏就能實現,越來越多的農村變成看得見綠水青山、留得住鄉韻鄉愁的好地方,走上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新路。
“晃晃村”旅遊基地。伊犁融媒體中心供圖
城裏人咋就願意下鄉觀光投資了?
基礎設施改善為農村帶來了全新風貌、也帶來了承接産業發展的機遇。很難想像,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一個曾經無人知曉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一房難求的網紅“晃晃村”。
四宮村地處伊犁河谷,與法國普羅旺斯地處同一緯度帶,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相似,成為遠近聞名的薰衣草種植基地。
“以前村裏泥巴路,下雨走路都費勁,更別説把特産運出去了。” 四宮村村民高增回憶説,如果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四宮村的薰衣草産業發展就無從談起。
近年來,四宮村立足自身特色,發展以薰衣草種植加工為基礎,以文旅業為牽引的薰衣草融合發展業態。這期間,四宮村不斷加大投入,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修建鄉村客棧、特色産品店、咖啡館、燒烤店等,豐富多樣的旅遊業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沒事的時候去晃晃村晃晃。” 2021年,四宮村註冊了“晃晃村”品牌,旨在讓遊客感受“晃晃悠悠”的鄉村慢生活。村裏以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為依託,圍繞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薰衣草主題旅遊景區,引入社會投資超1億元打造“漫心忘憂谷”4A級景區,改建一批特色民宿,滿足了村民和遊客的日常生活需求。
有田園風情、有時尚元素,有鄉村的寧靜與愜意……四宮村以便利的生活條件、獨有的環境優勢吸引了眾多年輕人來此創業、定居,全村 “新、老”村民已達3000人。2024年,四宮村年接待遊客40萬人次,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2.2萬元,跑出了鄉村發展“加速度”。
“鄉村建設創造了城市無法替代的發展機遇。”馬偉鋮介紹,近年來,新疆各地推進鄉村建設的同時,挖掘鄉村農業生産、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等多元價值,做好“土特産”文章,推動一二三産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讓産業鏈增值收益更多惠及農民和村集體。
以産業發展為基礎,新疆持續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各地將農業産業化企業享受支援政策與聯農帶農緊密掛鉤,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建設農業産業聯合體273個,帶動230余萬農戶更多分享産業鏈增值收益,讓産業發展真正惠及於民。
鄉村建設如何實現更大發展?
可以預見,隨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未來將有越來越多鄉村實現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普及後,鄉村發展什麼産業、如何發展?這些問題都對鄉村規劃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年以來,新疆持續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財政銜接資金54億元,在全區範圍建成610個自治區鄉村振興示範村。從建設經驗來看,堅持規劃先行、多元投入、農民主體,落實政府引導、政策支援、農民參與的發展格局,對於鄉村高水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就具備一定的代表性。當地依託“最美伴山旅遊公路”“全國最大農業公園”和菜籽溝村、水磨溝村、月亮地村等示範村,串點成線發展全域旅遊,打造風光電科普、文學館研學、七彩萬畝旱田養心等精品路線,沿線村莊根據自身特色參與文旅産業,提升鄉村發展內涵。2024年,木壘獲自治區首批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示範縣,全年累計接待遊客303.3萬人次,旅遊收入21.83億元,同比增長66.14%。
目前,自治區已建成鄉村振興示範村全部完成“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通過系統規劃,將村莊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全局,做到了先規劃後建設,依規有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得益於科學佈局規劃,全區61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除率先實現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外,2024年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25000元,比全疆平均水準高出近6000元。
“讓更多村莊更加美麗宜居。”馬偉鋮説,今年,新疆將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發展理念,建設260個自治區美麗宜居村,與已建自治區鄉村振興示範村有機結合、連線成片,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整合集聚提升、資源稟賦優勢互補,實現和美共富組團發展。各地將聚焦短板弱項,緊盯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為重點,逐步變示範為引領,將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促進城鄉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佈局、一體建設,實現村與城的共同發展,協同提升,讓和美鄉村可感更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