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丨何以中國,“福”字滿天下

2025-04-20 11:05:00
來源:紅網
字號

微信圖片_20250419152024.png

  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櫻花盛開 肖文鳳 攝

  □李群

  4月19日至4月23日,“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主題活動在福建南平舉辦。

  福建是全國唯一以“福”命名的省份,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非遺”資源數量眾多。“福”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祈求和表現形式,“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閩之水,何泱泱;閩之山,何蒼蒼。山水交融的八閩大地,遍植被茶聖陸羽譽為“南方嘉木”的茶樹,是名副其實的茶文化發祥地之一。有“福”之地,“茶”佔一份。福建是茶葉大省,茶産業基礎堅實、茶文化內涵豐富。大紅袍、鐵觀音、福鼎白茶等等,都讓福建茶葉蜚聲中外。

  武夷山是萬里茶道起點,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地、武夷山國家公園所在地。今天的南平,不斷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徑、遊有茶園、購有茶禮、娛有茶戲”的新業態,武夷茶文化已成為文旅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挖掘資源弘揚茶文化,集聚發展做強茶産業,持續創新提升茶科技,“一片葉子”能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福”,在甲骨文中的字形中,是雙手捧尊從事祭祀祈禱,其所期望祈求的內容稱為“福”。幸福生活人人嚮往。“一片葉子”鋪就了致富路,是百姓之“福”。福祉觀念從理想到現實,“福”文化從理論到實踐,鄉村振興便是最有力的行動。

  如果説,鄉村振興是為百姓“謀福”,那麼為天下人“謀福”,就是擔當。

MAIN1706969397163C7I2MMRH5F.jpg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金色海洋圖。金慧慧攝

  閩東造船的歷史由來已久。漢代以前,閩東是古越族人的聚居地,越人以“習水善舟”聞名於世。“福船”的水密隔艙和舵,是中國古代船舶的兩項重大發明。今天,“福船”上的水密隔艙非遺技藝,成為國際造船業的通用標準。有“福”同享,“福船”行天下,這是福建科技實力的有力彰顯,更是“福”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與讚譽的生動體現。“福船”讓世界各國人民在領略先進造船技術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福”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們把“造福工程”推向海外,履行“協和萬邦”“世界大同”的擔當,真正在努力兌現“遐邇一體,中外禔福”的古訓。

  “福船”,作為福建海洋文化的璀璨明珠,成為了“福”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福船”駛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在悠悠華夏文明的長河中,“福”文化宛如一顆璀璨星辰,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願。“福”,是鄉土間的溫馨符號,寄託著一方百姓的質樸期盼;“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嚮往,更渴望共用的“紅利”。今天,“福”文化正以蓬勃之姿邁向國際舞臺,實現從鄉土符號到國際IP的華麗躍遷,讓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更加璀璨。

  何以中國,“福”字滿天下。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實力”,“福”文化定能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好評中國系列評論欄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