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東南亞之行第二天,習近平為何兩次以船作喻?
4月15日,習近平東南亞之行進入第二天,圓滿結束對越南的國事訪問,並開啟馬來西亞之行。
上午,習近平在會見越南國家主席梁強時説,中越雙方要推動中越命運共同體航船沿著正確航道破浪前行。當天,他在馬來西亞媒體發表題為《讓中馬友誼之船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署名文章。兩次以船作喻,意味深長。
01
一場大聯歡:“揚起友誼之帆”
當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河內的國事訪問活動安排得很豐富。他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越南國家主席梁強共同會見中越人民大聯歡活動代表,同蘇林總書記話別,瞻仰胡志明陵並敬獻花圈,並會見梁強主席。
在會見梁強時,總書記強調,中越雙方要以中越友好合作的穩定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應對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推動中越命運共同體航船沿著正確航道破浪前行。如何開好這艘航船?他從四個方面提出主張:政治上要把住前行之舵,安全上要鑄牢團結之錨,經濟上要執穩合作之楫,人文上要揚起友誼之帆。
△ 同梁強主席的會見在河內主席府舉行。(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總書記當天參加的幾場活動,同這一席話密切相關。
上午,在瞻仰胡志明陵並敬獻花圈後,總書記啟程前往河內國際會議中心,同越南領導人共同會見中越人民大聯歡活動代表併發表致辭。
這是總書記訪越行程中熟悉的一幕。2015年訪越,總書記同越南領導人共同會見參加第十六屆中越青年友好會見活動的中越青年代表。他希望青年朋友們做兩國世代友好的傳承者和接班人,為打造中越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使中越友好事業代代相傳。
2023年訪越時,總書記和越南領導人專門抽出時間,共同會見400余名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他對兩國青年提出三點希望:“同做中越友誼的傳承者”“爭當亞太振興的參與者”“敢為人類進步的開拓者”。
△ 越南首都河內航拍。(資料)
今年是中越建交75週年,也是中越人文交流年。
在訪越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總書記指出,要共同辦好中越青年友好會見、邊民大聯歡等有溫度、接地氣、聚民心的人文交流活動,深挖紅色資源,講好兩國人民友好故事,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傳下去。
△ 中越人民大聯歡活動開場前。(總臺央視記者鄂介甫拍攝)
中越命運共同體傳承于鮮明的紅色基因。
面對中越人民大聯歡活動代表,總書記發表題為《奏響睦鄰友好主旋律 共譜命運與共新篇章》的致辭。他説,青年是事業的未來和希望。中方將在今後3年邀請越南青年赴華開展“紅色研學之旅”,沿著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的革命足跡,探尋中越友好的紅色基因。
當天,總書記同越南領導人共同啟動“紅色研學之旅”項目。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正如總書記所説,“只有知道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山水相連、唇齒相依、一衣帶水,有深厚的友好歷史,才能夠增進感情,彼此推動友好的延續。”
△ 中越人民大聯歡活動現場。(總臺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02
一場啟動儀式:“執穩合作之楫”
當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同越南領導人還共同見證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儀式。
近年來,中越兩國鐵路互聯互通和智慧口岸建設有序推進。在訪越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總書記指出,中方願同越方推進越南北部三條標準軌鐵路項目合作。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將推進連接兩國的三條標準軌鐵路作為戰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最大優先事項”。
△ 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儀式現場。(總臺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中國鐵路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鐵路合作備受矚目。例如,2021年,總書記同寮國領導人通過視頻連線共同出席中老鐵路通車儀式。2022年,總書記同印尼領導人共同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作。2024年,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三國元首視頻祝賀中吉烏鐵路項目三國政府間協定簽署,中國、坦尚尼亞、尚比亞三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坦讚鐵路激活項目諒解備忘錄》。
此次出訪的馬來西亞,總書記也十分關注當地東海岸鐵路建設。
△ 中老鐵路。(資料)
鐵路合作,是中越在經濟上執穩合作之楫、推進務實合作的縮影。
在會見越南國家主席梁強時,總書記指出,深化鐵路、公路、航空多維互聯互通,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拓展5G、人工智慧、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合作,以新質生産力賦能兩國全方位合作格局。
訪越期間,中越兩黨總書記共同見證中越雙方簽署的45份雙邊合作文本展示,涵蓋互聯互通、人工智慧、農産品貿易、民生等領域。
作為“六個更”總體目標之一,“務實合作更深”將拓展中越兩國更高品質的互利合作。
△ 河內街道上民眾們手執兩國國旗。(總臺國廣記者吳倩拍攝)
03
一個堅定聲音:“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挺膺擔當”
如何推動中越命運共同體航船沿著正確航道破浪前行?在會見梁強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另外兩點,是政治上要把住前行之舵、安全上要鑄牢團結之錨。
關於政治上把住前行之舵,總書記指出,保持高層戰略溝通,加強治黨治國經驗互學互鑒,共同提高黨的領導能力,攜手走穩走好各自社會主義道路。
關於安全上鑄牢團結之錨,總書記強調,以兩國外交、國防、公安“3+3”戰略對話機制升格為契機,持續深化防務和執法安全合作。
△ 訪問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觀看的中越建交75週年圖片展。(總臺央視記者李增仁拍攝)
當天上午,在即將結束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總書記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話別。總書記指出,這次訪問時間雖短,但活動豐富、成果豐碩。“雙方重申共同壯大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意願,都期待朝著‘六個更’總體目標全面推進兩國戰略合作,都表示抵禦外部風險挑戰,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國際公平正義。”
這次訪越期間,總書記強調,“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世界意義”,中方願同越方“不斷彰顯中越命運共同體的地區和全球影響力”。這是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 越南河內街景。(總臺央視記者陸泓宇拍攝)
在訪越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總書記表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
在會見越南國家主席梁強時,總書記指出,搞貿易戰破壞國際貿易體系,衝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損害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利益。作為全球南方重要力量,中越兩國要加強協調和配合,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共同反對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挺膺擔當。
△ 民眾沿途揮舞中越國旗。(總臺央廣記者劉會民拍攝)
“小船孤篷經不起驚濤駭浪,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越兩國持續深化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攜手邁向現代化,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這也是中越命運共同體航船的正確航向。
兩黨總書記在話別時,高度評價這次歷史性訪問。總書記離開河內時,越南總理范明政等越南黨政領導人到機場送行。
△ 越南民眾到機場送行。(總臺央視記者蔣碩拍攝)
04
再訪馬來西亞:“讓中馬友誼之船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當地時間15日18時22分許,習近平主席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對馬來西亞的國事訪問隨之開啟。這是習主席時隔12年再次踏開工來西亞國土。
專機抵達吉隆坡國際機場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等高級官員熱情迎接。
中馬兩國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鄰邦,有著“切水不斷”的世代情誼。2023年,兩國宣佈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
這次訪馬之際,習主席在馬來西亞媒體發表題為《讓中馬友誼之船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署名文章。他指出,“中馬兩國是安危與共、榮辱與共、患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兩國共同的諺語,道出了中馬命運共同體的真諦。”
△ 迎接習近平主席的馬來西亞當地人群。(總臺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如何讓這艘從歷史長河中駛來的友誼之船再添動力、行穩致遠?習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提出四點主張:一是要把牢戰略引領的船舵,二是要厚載務實合作的壓艙石,三是要劃好人文交流的船槳,四是要揚起多邊協作的風帆。
當天,習主席兩次以船作喻,表達了中越、中馬要勇立潮頭、奮楫爭先,共同開闢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前景的期待與勉勵。
《時政新聞眼》將持續為你關注習主席東南亞之行。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主筆丨辛喬記者丨蔣碩 鄂介甫 盧心雨 吳倩 李增仁 范一鳴 馬超 劉會民 劉琦 陸泓宇 楊新禹 韓銳 閆耀東 劉岳 曹亞星視覺丨陳括 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