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凝心聚力 實幹篤行丨中國如何“圈粉”外資企業持續加碼佈局?

2025-04-09 15:4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江蘇太倉集聚了超過550家德國投資企業。今年以來,當地充分挖掘外資增長潛力,以精準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企業持續擴大在當地的投資,有效穩固了外資基本盤,來看記者的調研。

  日前記者在太倉採訪時,多家企業正在忙著新項目的建設施工。在一家全球領先的灌裝系統供應企業,記者看到,等待出廠交付的設備把廠房停放得滿滿噹噹。與此同時,3公里之外的工地上,企業投資2億歐元新建的工廠前不久剛剛開工,這個新工廠的面積將是現有工廠的兩倍多。

  克朗斯機械(太倉)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王加成:增資擴産已經很緊迫,在過去兩年,每年都會新增加一個車間。這些碎片式的車間擴展,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當新工廠建成之後,中國太倉工廠將成為德國總部之外的最大的一家生産新機器的工廠。

  落戶太倉21年,這個新工廠已經是企業在當地投資建設的第六期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20多年前,他們是把國外先進的生産線帶到中國,而現在集團最先進的産品就産自中國。這背後是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和中國産業鏈帶來的巨大機遇。

  克朗斯機械(太倉)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王加成:我們有80%的中國國內的供應鏈都在長三角區域,當客戶端有緊急需求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在幾個小時內供應到我們工廠,保障客戶的生産。

  記者在太倉調研時發現,像這樣紮根當地不斷增資擴産的案例不在少數。就在上個月,這家環保設備製造企業的二期廠房主體建築封頂,這家德國企業完成了八年來的第三次增資擴産。

  博納環境設備(太倉)有限公司商務拓展經理 高飛:二期投産後,我們太倉公司的産能可以再擴大一倍,可以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需求,也堅定了繼續加大在中國投資的決心,集團董事會決定,每年將中國市場的30%利潤用於再投資,來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外商投資信心足,一投再投的背後是當地不斷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服務。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做出增資決定,到項目開工,前後只用了兩個多月,這讓項目進度比企業原計劃提前了近半年。在太倉高新區經發局項目投資科,記者見到了對接項目推進進展的“專人”程新亞。在她的電腦桌面上,這張針對每個項目時序進度的時間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太倉高新區經發局項目投資科科長 程新亞:比如説這個就是需要19天,列了有21個環節,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企業,政府方去壓縮辦理的時間。

  當地政府部門將“串聯式”工作流程,改為“並聯式”推進,多部門平行辦理,還針對企業提出的59項問題清單,建立了專門的項目推進群,聯合各相關部門協同開展服務和保障工作。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太倉通過創新實踐,不斷完善對外合作服務:在新啟用的外籍人士服務中心,“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為外籍人士提供一站式的涉外服務;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推出綠色通道、主動協商等組合式服務,設立對德合作司法服務工作站;當地還借鑒德國模式開展“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為企業量身定制技能人才。

  中德(太倉)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管理辦公室主任 段月強:我們把相關的一些部門,更緊密地納入到服務德企發展平臺上來,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態,能夠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接下來還會著力引進一些專業的研發機構,還有一些現代化的生産性服務業機構,去幫助企業在中國市場上更快速地、更健康地發展。

  今年一季度,太倉新簽約億元以上産業項目32個,同比增長33.3%,總投資110.8億元。

  看好科技創新能力 外資企業持續加碼佈局

  加碼中國、紮根中國的不只是在江蘇太倉的外資企業。中國在人工智慧、5G、新能源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吸引外資企業紛紛擴大在中國的研發投資。

  深耕中國30餘年的德國寶馬集團,不久前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宣佈在中國深化戰略合作,主要聚焦在AI大模型、智慧語音交互等前沿技術領域,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駕駛體驗。

  寶馬集團董事長 齊普策:就人工智慧而言,瀋陽生産基地擁有寶馬集團全球範圍內AI應用最前沿的先鋒工廠。可以説,中國是我們推進技術創新、快速將創新成果應用到産品中的理想之地。這裡不僅孕育了創新,更加速了創新成果的落地。

  技術創新成為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核心驅動力。在湖北武漢,來自法國的企業法雷奧剛建成了全球智慧化水準最高的車燈産線,日産能突破1400套。

  法雷奧照明系統中國區總裁 張鋒:車燈是一個投資密集型的産業,在湖北的投資有了更好的回報,我們看中非常好的供應鏈的配套基礎,並帶動了33家本地供應商的發展。

  通過在華三次擴建增産,法雷奧如今已將其全球軟體技術中心、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落戶在中國。法雷奧目前正從單一的汽車照明産品研發,擴展到自動駕駛、汽車互聯等領域,全面實現高端技術本地化設計和製造,研發成果還返銷歐美事業部。

  法雷奧照明系統中國區總裁 張鋒:以前我們更多只是承擔一個生産製造的職責,現在依託強大的本土研發中心進行設計然後去製造,我們會繼續紮根在湖北,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圈粉”外資企業

  從首發、首秀到首店落地,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上海不斷涌現新機遇,吸引了更多外資企業加速佈局。

  在上海,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度假區正在加速建設,將在今年夏季開門迎客。作為樂高在中國的第一家樂園,針對中國市場需求設計一系列全球首創項目。例如靈感來自《西遊記》的“樂高悟空小俠”主題區,還有高達26米的世界最大的樂高人仔。大手筆投資背後,企業看重的正是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中國樂高樂園度假區董事總經理 史福瑞:優化文旅市場環境、促進旅遊新業態發展,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主題公園市場及文旅産業的更多發展潛力。

  首店加速落地,首發新品不斷。

  不久前,來自德國的拜爾斯道夫集團在上海全球首發了一款護膚品。為了快速響應中國市場,今年企業又向旗下子公司注資超過3000萬美元,提升用於新産品的原材料産能。

  德國拜爾斯道夫中國企業事務部總經理 雷開進來之後就是為了在研發上面更好的一些配方的設計,智慧工廠的再提升再升級,以及在行銷數字方面的加碼加大。

  從首店落地,到新品接連首發,背後是上海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資、強信心的政策措施。上海正加快集聚國際國內品牌和時尚要素資源,培育專業人才和機構,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品牌在上海首發全球新品、落地品牌首店、設立企業總部,培育壯大從“首發”到“首店”到“總部”的生態鏈。1—3月上海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6家,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1032家。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 何冬賓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水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實施全國服務業的擴大開放的綜合性試點,我們希望能夠為外資企業爭取更多的開放領域,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總臺央視記者 趙曙光 楊理天 楊光 黃冠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