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歐美企業高管齊聚北京,用實際行動反駁“脫鉤論”

2025-03-25 23:11:00
來源:三里河
字號

  歐美企業正在用腳投票。

  3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成為全球商界焦點,來自21個國家86位跨國企業的正式代表參加論壇。據國際商報統計,來自美國的企業數量達27家,歐洲企業28家。

  這其中不乏西門子、寶馬、蘋果、雀巢和匯豐等知名公司,廣泛覆蓋金融保險、醫藥健康、汽車製造、食品消費等多個行業。

  在一些西方政客鼓吹對華“脫鉤斷鏈”的政治氣氛中,歐美企業高管依然齊聚北京,以實際行動把握中國機遇。

  中國美國商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近七成美國消費行業受訪企業預計2025年將增加在華投資;中國德國商會指出,92%的受訪企業計劃繼續在華開展運營,超過一半的企業計劃未來內兩年增加投資。

  跨國企業紛紛加碼投資,這片東方熱土到底有著怎樣的吸引力?

  中國擁有巨大市場潛力和增長機遇。

  中國人口規模超14億,市場容量大、層次多、潛力巨大,十多年來一直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和最大網路零售市場。

  據統計,中國2024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萬家,同比增長9.9%。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居全球前列。

  諾華全球首席執行官萬思瀚(Vasant Narasimhan)表示,中國市場是其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24年銷售額近40億美元,同比增長21%。

  隨著經濟穩步發展,中國市場展現出越來越多的商機,吸引跨國企業投資中國。

  中國具備完整的産業體系和強大的配套能力。

  在中國,阿斯利康憑藉堅實的基礎、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和世界級的生産基地,為全球70多個國家提供中國製造的藥品。

  “中國不僅是全球産業鏈的重要一環,更是全球化進程中的關鍵推動者。”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Pascal Soriot)説。

  中國工業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能夠助力外資企業提升競爭力,進而將中國作為全球佈局中的重要戰略支點。

  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快速增長。

  近年來,中國創新能力穩步增長,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不斷加強。不少跨國企業認為,在全球戰略中融入中國創新體系,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球競爭力。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在中國建立了其德國以外實力最強的研發網路。在北京、上海擁有超過2000名專家的研發佈局。

  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Jean-Pascal Tricoire)指出,進入中國35年,施耐德已擁有30家工廠和物流中心,其中包括21家世界級“零碳工廠”和2家世界級“燈塔工廠”。

  就在幾天前,阿斯利康剛剛完成簽約,將在中國投資25億美元,建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以及高標準産業化項目。

  在中國,豐富的創新資源與外企的技術、管理等優勢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堅持推動重構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蘇博科表示,中國擴大開放以及維護全球産業鏈穩定的承諾,為跨國企業在中國及全球市場的發展注入強大信心。

  在外資準入限制上做“減法”,在營商環境優化上做“加法”。“去風險”還是“去合作”之間,歐美商界領袖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正如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所言:經濟因開放而繁榮,因封閉而落後。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只會滿盤皆輸。當“脫鉤”和“去風險”的言論甚囂塵上,加強合作才是最優解,而絕非反其道行之。

  (“三里河”工作室)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