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尺素金聲丨這片“新藍海”,規模7萬億

2025-03-20 15:07: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首發!3月15日,京津冀攜手粵港澳“京鐵樂遊”銀發旅遊列車發車,開啟了一場為期12天的南北文化交融之旅。

  “坐著火車欣賞南北風情,車上還有配套適老服務,正適合我們!”不少老年人紛紛點讚。

  一趟銀發列車,跑出銀發經濟“加速度”。今年初,商務部等9單位發佈《關於增開銀發旅遊列車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老年旅遊市場發展、滿足老年人旅遊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委員通道”上,有政協委員提到:“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體量預計可達30萬億元左右。保守估計到2050年,銀發經濟將至少可以提供1億個就業崗位。”

  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透視數字看未來,銀發經濟這片藍海前景有多廣?

  不妨從三個“新”來看——

  需求變化,帶來市場發展“新機遇”。

  截至2024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3.1億,65歲及以上人口為2.2億,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22%和15.6%。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同時,也蘊藏著發展銀發經濟的契機。

  看需求,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老年需求已不止于衣、食、住、用、行等傳統消費,醫療保健、文化娛樂、高端康養等品質生活消費成為銀發群體消費的重要特徵。與此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也在提升。

  “解決老百姓對養老的關注點,就是銀發經濟的發力點。”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説,隨著全民教育水準的不斷提升和健康狀況的改善,老年人也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創新驅動,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産業鏈長、業態多元,涵蓋養老服務、醫療保健、文娛活動、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不僅如此,隨著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等科學技術的突破和應用,銀發經濟的內涵與外延也在持續拓展。

  各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一輛銀發旅遊專列,既帶動文旅發展,又為沿線城市創造就業機會;長者陪伴機器人實現日程提醒、陪聊天、查菜譜、緊急呼叫,拓展了機器人應用場景;銀發電商助力更多老年人“觸網”……從市場培育到産業鏈完善,從消費新增長點到提供就業崗位,銀發經濟為企業和市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形成經濟增長新支點。

  協同發力,構建銀發經濟“新生態”。

  2024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了銀發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支援措施。從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到産業園區建設,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廣州,全市銀發經濟領域企業突破1萬家,75%的養老床位、100%的養老服務綜合體、100%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推動銀發經濟集群化發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協同合作,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銀發經濟“新生態”浪潮,激發了市場的更大活力。

  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産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投資於人”的生動實踐,更是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向奔赴”。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技術創新有力推動,政策支援不斷加強,相信銀發經濟將迸發出新的更大的活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