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雛鷹”飛臨香江:西藏少年的香港“新”之旅
中新社香港2月20日電 (記者 劉大煒)“謝謝香港,歡迎你們來西藏!”20日,參加“跨越山海 以球會友”藏港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的西藏自治區青少年向香港朋友們發出誠摯邀請。
這場交流活動由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中國香港體育聯盟聯合主辦,西藏自治區體育局、紫荊雜誌社、西藏5100教育發展專項基金給予支援。參加活動的西藏青少年共17位,來自西藏7個地市,多數是第一次到西藏以外的地方。
20日與記者聊起訪港感受,這群十幾歲的小夥子褪去剛抵達時的羞赧,紛紛表示見到與雪域高原截然不同的景色,也與香港同齡人成為知心朋友,完成了一場“新”與“心”的旅程。
2月18日晚,“跨越山海 以球會友”藏港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在香港西沙GO PARK舉行。圖為西藏自治區雪域雛鷹隊隊員(淺綠衣)在賽前為香港東方體育會足球隊U16隊隊員戴上哈達。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新賽場:跨越山海,為一場對決
18日晚的香港西沙GO PARK球場,一場“跨越山海”的足球比賽正在此間舉行,西藏青少年組成雪域雛鷹隊與香港東方體育會足球隊U16隊在綠茵場上以球會友。
這場友誼賽是藏港兩地青少年首次大規模足球交流,雙方球員都充滿期待。16歲的扎西頓珠説,來之前不了解香港球員的踢球風格,“本著學習的心態,來和他們交流切磋”。
但比起贏得比賽,雙方都認為“踢足球的目的是交朋友”。於是,這場比賽少了火藥味,多的是惺惺相惜。賽前,西藏青少年給香港小夥伴獻上哈達,雙方握手互道加油。賽場上看到“對手”不慎摔倒,也會走上前伸出援手,朋友般拍拍他們的肩膀。
賽後,香港東方U16隊隊長何本彥穿過球場,與雪域雛鷹隊隊長丹增雲旦握手。丹增雲旦告訴何本彥,西藏民眾獻哈達的寓意;而何本彥也教了丹增雲旦一句粵語——“東方”。
2月19日,參加“跨越山海 以球會友”藏港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的西藏自治區青少年來到香港星光大道,他們把手掌覆蓋到海邊欄杆的明星手印上,試著比大小。 中新社記者 劉大煒 攝
新體驗:“海面跟家鄉湖泊一樣藍”
比賽翌日,西藏青少年開啟他們的“香港遊”:在星光大道,他們爭相把手掌覆蓋到海邊欄杆的明星手印上,試著比大小;在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他們聚精會神聽導遊講解,了解香港歷史;在太平山頂,他們俯瞰維多利亞港風景,感受與西藏不一樣的山水……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大海。”來自日喀則的格桑堅參説,來香港之前,他對這裡的印象,是湛藍、遼闊的大海。乘坐天星小輪往香港島的路上,坐在記者前方的格桑堅參不時好奇地朝窗外張望。“海面跟我家鄉的湖泊一樣藍。”格桑堅參回過頭開心地説。
來自林芝墨脫縣的乃登加措也表示,他以為香港只是個繁華都市,到了後才發現這裡有大片樹林,人們也喜歡親近大自然。“如果他們有機會到西藏,我會推薦來墨脫的果果塘,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
2月20日,參加“跨越山海 以球會友”藏港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的西藏自治區青少年在香港中華基金會中學圖書館翻閱介紹西藏的圖冊。 中新社記者 劉大煒 攝
新朋友:“期待我們在西藏見面”
除了解香港風土,西藏青少年還到香港的中學參觀交流。在中華基金會中學圖書館,他們被兩本介紹西藏的圖冊吸引過去,聚在一起翻閱,興奮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是阿裏,是我的家。”“這是拉薩八廓街,很有名。”
“沒想到能在與西藏幾千里之外的香港發現介紹家鄉的書,感覺我們之間沒有那麼遠。”來自昌都的布達瓦説。
“距離雖遠,心卻很近。”這是西藏青少年們對香港的共同印象。隨後的交流環節,布達瓦跟香港中學生們聊起這個“新發現”,坐在他身旁的旦增扎西也用剛學的粵語跟同齡人們打招呼。聊著聊著,他們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從足球到課業,從遊戲到美食,相似的話題讓這群孩子的心越來越近。
交流結束,旦增扎西將哈達獻給新認識的香港朋友,説:“在西藏,這是向朋友表達祝福的方式,也期待下次我們在西藏見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