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營運線路通達36個國家 長三角中歐(中亞)班列穩定開行

2025-02-21 21:2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2025年1月1日至2月20日,長三角鐵路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352列。其中,中亞班列208列,發運2.1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15.6%和16%,商品車整車、汽車零部件、日化用品等貨物通過中歐(中亞)班列源源不斷地運往班列沿線國家,為全球經濟貿易發展作出新貢獻。

  營運線路增至14條,通達36個國家。自2013年9月29日開行首趟中歐(中亞)班列(蘇州—華沙)以來,經過十年多的市場培育,長三角中歐(中亞)班列營運線路已從1條增長至現在的14條,通達歐亞36個國家。其中,歐洲方向有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捷克、德國、西班牙、英國、拉脫維亞、芬蘭、烏克蘭等25個國家,亞洲方向有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伊朗、亞塞拜然、越南、喬治亞等11個國家。

  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商品互惠共用。自2013年長三角首趟中歐(中亞)班列開行以來至2024年底,長三角鐵路共開行中歐班列19897列,其中歐洲方向8841列、亞洲方向11056列。2024年,長三角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4647列,發運標箱48萬個,發運標箱數同比增長10.4%。在組織好去程班列的同時,上鐵集團、中鐵集裝箱公司上海分公司與相關地方政府、單位、部門攜手,共同組織好回程班列開行,歐亞國家的食品、服裝、化粧品、木材、礦産品等優質貨物走進國門。中歐(中亞)班列不僅促進了商品貿易的自由流通,還帶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産業發展、經濟增長。

  性價比優勢突出,運送商品品類日趨豐富。截至2024年底,長三角中歐(中亞)班列最快9天抵達哈薩克阿斯塔納,最快15天抵達德國漢堡,運輸時間約為海運的1/3;約為空運價格的1/5。除了性價比優勢,班列搭載的進出口貨物品類也日趨豐富,除了以往的小商品和電子産品等外,紡織品、汽車及配件、機械裝備、傢具等比重越來越大。

  目前,長三角地區已形成義烏至歐洲相關國家以小商品為主要貨源;蘇州至德國漢堡、波蘭華沙以電子産品、電器為主要貨源;合肥至德國漢堡以白色家電及機械産品為主要貨源的去程貨物品類特徵。長三角中歐(中亞)班列亞洲方向裝車城市有連雲港、義烏、南京、徐州、蘇州、合肥、金華等,主要貨源為到達中亞五國的生産、生活物資等出口貨源和電子、電器、汽車及配件産品等過境貨源。

  搭乘回程班列的烏茲別克進口棉紗,源源不斷地進入江浙閩等地的紡織業生産線;進口的俄羅斯紙漿則為皖豫等地的造紙行業解決了環保原料不足的難題;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的電解銅等則成為滬浙等地電子元器件廠商必不可少的原料。

  跳出中國義烏“商品圈”,打造世界義烏“朋友圈”。2024年,義烏中歐(中亞)班列共開行1362列、運送14.3萬標準,同比增長11.4%,開行列數和貨運量連續11年持續增長。2025年開年以來,義烏中歐(中亞)班列也迎來強勁增長,截至2月20日,已成功開行136列,運送14514個標箱。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長三角中歐(中亞)班列以其貨源支援強勁、通關高效便利、産品輻射範圍廣等諸多特點,為區域商品貿易開闢了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一批批“鋼鐵駝隊”在助力“中國製造”不斷走出國門的同時,也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帶去了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的機會,在促進中歐中亞各國間經貿往來、服務各國企業和民眾需求等方面承擔著重要角色。

  (總臺記者 李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