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哪吒帶動文化經濟高燃開年,中國IP大有可為!
總臺央視蛇年春晚在海內外贏得收視和口碑雙豐收;《哪吒2》問鼎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
首個非遺中國年,迎來了兩大文化“頂流”盛事。總臺央視蛇年春晚在海內外贏得收視和口碑雙豐收,不少精彩瞬間和詞曲細節被觀眾反覆推敲品評,盤了近一個月仍常看常新。上映伊始,《哪吒2》一躍成為中國電影“開年第一爆”,問鼎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躋身世界電影票房前十,這不僅是票房奇跡,更讓大眾和業界都看到了傳統文化IP在“票房+消費”方面的無窮潛力。
中國文藝精品的長尾效應,十足強勁!
這股深沉的後勁,讓“文化自信”有了更具象化的依託。拉回時間線,幾年前《流浪地球2》上映時,《紐約時報》等外媒打出低分唱衰中國電影,儘管全球眾多觀影平臺和影評人已經給出客觀評價,在中華文化能否被全球受眾接受和認可這件事上,市場上不確定的情緒仍然存在。而今年一開年,以創新之姿登上世界舞臺的中華文化IP變得更加從容不迫、開放包容,有效完成了一次次從“改變命運”到“打破規則”的升維。
據報道,今年春晚後,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刊文稱,春晚成為了解中國走向的重要窗口。文章關注到今年春晚大膽啟用美國搖滾樂隊OneRepublic,並邀請向中國捐贈二戰相冊的美國青年埃文 凱爾來到現場。邀請上述兩組美國嘉賓參加收視面最廣的中國電視節目,等於從官方角度傳遞有關中國文化開放姿態的資訊。
接收到這一信號的不只西方媒體。最近奧斯卡評委喊話餃子導演,稱如果《哪吒2》角逐奧斯卡會為它投票,從國際大獎的視角給予肯定。電影在海外陸續開映後,有外國友人扮成哪吒造型嘗鮮觀影,為超燃打鬥特效和人物命運故事共鳴。專業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哪吒2》的評分高達8.3,全球影迷為親情、友情、勇氣和愛這些人類共通情感的表達寫下走心長評。
《哪吒2》導演餃子説,中華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還是源自作品本身。有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作品回敬世界,沒人會再質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號召力和凝聚力!
網友謙虛自稱“給世界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實則是向全球遞出一張張文化認同的邀請函,這樣的信心轉變讓所有人為之一振:我們的文化高峰已經能在海外有效輸出,與西方敘事美學爭奇鬥艷,曾經令人不可思議的想法,正變成一代人的日常!
當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含金量,更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和能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千年前的文化瑰寶經過當代表達依然能煥發出灼灼光華,僅春晚哪吒兩個IP已大顯身手,如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潛力被充分開發,又會涌現怎樣的故事宇宙,形成怎樣的文化盛況!
在《三體》《原神》《黑神話:悟空》等IP已在海外開疆拓土的基礎上,如果説最近文化領域的持續火熱尚在預期之內,那麼以春晚、《哪吒2》等為代表的頭部文化産品從文化現象到經濟現象的跨界輻射力,今年再次更新了行業的想像空間。
在大國氣韻和東方美學之後,“春晚經濟”繼續成為一年一度的經濟風向標、品牌競技場。
比如,春晚四地分會場文旅火熱,重慶接待國內遊客超3300萬,武漢重點景區接待量增長近300%,布達拉宮遊客接待量提升69%,無錫文旅數據創歷史佳績。觀眾看春晚邊下單,期待能在當地更直觀地感受到自然景觀及人文風情的魅力。
再如,賽博秧歌概念股表現上揚,具身智慧機器人闖蕩資本市場。2月以來,甚至連宇樹科技的關節軸承供應商長盛軸承都大漲超82%。數字、文旅、時尚、人工智慧、汽車等産業都穩穩接住了春晚帶來的流量和能量,這在全球經濟發展中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商業範式。
而《哪吒2》僅以百億票房一項,就將文化消費的規模和空間擴容了許多倍。鄉鎮影院出現趕集式擁擠,文創周邊售罄,品牌聯名扎堆,真金白銀的消費,體現出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潛力,更激活了中國電影和中國經濟無限的信心:文化消費,依然緊握優質內容的手!
市場也對優質內容給予了熱烈響應。電影+電視+文旅三方聯手加速融合,資本市場看漲動畫、科技領域,有消息稱國漫從業者的待遇從《哪吒1》票房大賣後就迎來提升,《哪吒2》更將推動中國電影收入結構從“票房依賴型”向“多元收益型”進化。
回望這個春節,眾多文化爆款為何扎堆出現?
兩大中國文化IP開年的“高燃”表現絕非偶然,而是多方因素帶來的天時地利人和。幾十年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賦予了全新的創作命題和創作手段,創作者汲取跨越時空、橫貫古今的養分,孵化出更加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作品,中國故事的邊界格局隨著時代發展打開,仿佛是與中國國運共振。同時,受眾對藝術生活的需求增加,文化覺知也越來越敏銳。可以説,爆款是文藝創作和消費在這個時代的雙向奔赴和彼此成就。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春晚和《哪吒2》的相似之處尤其值得注意——二者都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通過科技賦能創新文藝表達。
據公開報道,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電總臺臺長慎海雄將創新二字定為總臺工作的主旋律,大力推動“思想+藝術+技術”創新融合,去年分管電影工作後,又多次強調要擁抱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革命,鼓勵創新、推動創新。他説,雖然電視和電影不盡相同,但在新的科技浪潮面前,兩者幾乎殊途同歸。半年之後,電視和電影便雙雙捧出了兼具藝術水準和科技實力的內容,為這句論述添上了最生動的注腳!
一枝獨秀不是春,一兩個現象級文化産品的爆火還不足以讓業界高枕無憂,不少觀眾表示,不是不愛看電視、看電影了,而是只想為好作品買單。消費者對影視行業的期待更上一層樓,這對行業而言是壓力也是動力。最近一則重磅新聞讓影視文化行業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春風。
2月17日,全球矚目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阿里巴巴、宇樹科技、華為、小米、騰訊等新質生産力代表赫然在列,釋放出中央對於新質生産力的高度重視和深遠謀劃。在國家整體戰略佈局之下,科技創新還將繼續插上騰飛之翼,為影視內容生産打開更廣闊天地。
包容優秀作品成長的文化土壤更加肥沃,優秀的創作者在不斷成長,大眾熱情仍在且更有信心,影視行業披上了從官方到民間共同細針密線織出的“萬鱗甲”!中國IP,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