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 開工幹勁足丨長三角首個“華龍一號”項目進入並網發電衝刺階段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目前,國內外在運在建機組數量已達33台,包括國內30台,國外3台,這也是全球在運和在建機組數量最多的一種核電堆型。新春伊始,“華龍一號”的建設者們都在忙什麼?
當記者來到浙江蒼南三澳核電基地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這是長三角地區首個“華龍一號”項目,2020年12月31日,三澳核電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到並網發電前最後的準備階段。
總臺央視記者 李寧:三澳核電項目二號機組的穹頂距離地面接近60米,目前工程整個的進展是,一號機組在3月底進行設備的聯調聯試,按照計劃在今年年底將實現並網發電,二號機組目前在進行設備安裝。此外還有三號機組和四號機組也都在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奮戰在項目一線,來全力推進項目的工程進展。
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儀控部經理 熊威:這塊大屏是我們三澳基地的綜合指揮中心,也是我們的智慧工地系統,在這個螢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整體項目的建設情況。目前現場作業人數已經達到2萬人,進入廠區的,在螢幕上可以看到是有11579人。
熊威是三澳核電項目儀器控制的負責人,為了讓我們對“華龍一號”的建設有更直觀的了解,他帶領我們進入了正在建設中的一號機組的核島內部。
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儀控部經理 熊威:現在是建設安裝階段,所以它的口開得比較多,等後續項目到收尾階段,會把所有的口全封起來,只預留一個出口,再進入的話就全部換連體服了。
穿行在人來人往的核島內部,每個崗位都有人在忙活著,他們都是來自核電建設單位的建設者,很多人都是從這個項目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建設者:心中還是有成就感的,在這個核電建設領域上,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建設者:到這個項目已經三年了。看著自己每一個項目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從下面一點點從無到有。這是自己經歷的第三個項目,感覺自己又為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量。
在核島中央,水池已經完成注水,正在進行測試,未來,核反應爐就將安裝在這個水池中。
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儀控部經理 熊威:這個區域就是整個核島廠房最核心的區域,我們一般叫反應堆水池。這裡面的液體是含硼酸的溶液,所以呈現的效果是非常漂亮,非常夢幻的。現在因為是整體的系統調試階段,這個階段把水先充上,檢查整個水池的泄漏情況,主要是對前期的密封效果進行檢驗。
熊威告訴記者,三澳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台“華龍一號”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總投資約1200億元。6台機組全部商運後,每年將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區域提供清潔能源超540億千瓦時,減少標煤消耗1600余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400余萬噸,相當於造林11萬公頃。
“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
帶動效應惠及廣泛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華龍一號”被譽為“國之重器”“國家名片”,以其安全性和高效性,正在為能源結構轉型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動力。
不僅如此,這一“國之重器”還顯著拉動了地方經濟,並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的蓬勃發展。
在福建漳州,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中核集團漳州核電基地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這裡也是我國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始發地,規劃建設6台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720萬千瓦,目前2號機組正在調試。
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調試管理處處長 劉華剛: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是2號機組熱試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按計劃我們熱試結束之後還會進行2號機組首次核燃料的裝載。
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魏俊明:漳州核電6台機組建成以後,每年的發電量會達到600億度。我們按照目前的測算,如果説6台機組每年能滿發的話,每年能提供的稅收可以達到30億左右。這對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會提供很大的支援和幫助。
“華龍一號”每台核電機組每年發電超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産和生活用電需求。除了提供清潔的能源,“華龍一號”還有很多隱藏的經濟價值,作為技術密集型産業,它的落地會持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匯聚。
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調試管理處處長 劉華剛:我們核電的從業者有很多是大學畢業生,包括我們現在施工人員,全國各地都有,大家都是從祖國的五湖四海齊聚這裡,來實現“華龍一號”的建設。
據了解,“華龍一號”機組設計壽命為60年,在這個過程當中,將帶來持續的運維配套設施以及備品備件的需求,這將為國內工業産業鏈條上各行業産品能力的提升創造長期動能。
在位於廣州南沙的東方重機,核電機組的蒸汽發生器、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正在加工,“華龍一號”的許多核心裝備都由他們配套生産。
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衛東:通過“華龍一號”産業鏈帶動了各類型企業參與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突破了大量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及應用。我們在20多年的發展中,始終致力於“華龍一號”核電裝備研製,已為國內16個核電站提供了174台套核電裝備。
據統計,自華龍一號研發以來,已帶動核電産業鏈上下游5400多家企業,全面實現核島主設備等400多項關鍵設備國産化。
中廣核“華龍一號”總設計師 王鑫:在核電建設環節,1元核電投資,將拉動社會總産出增長3.04元、GDP增長1.03元;穩定運營後,生産1元核電電力,可拉動社會總産值增長2.22元,GDP增長1.18元。
核電人的新年心願
在全國各地的核電建設一線,建設者們早已按下“快進鍵”。讓我們一同走進核電人的世界,聆聽他們的新年心聲。
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處高級主管工程師 鄭海彬:在我們這個四號島施工現場,施工人員非常密集,處於土建的高峰期。希望我們的工程能夠做得越來越好,一台更比一台好。
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漳州核電項目部項目管理部見習員 蔣權:希望核電技術持續創新,為能源轉型注入澎湃動力。
中廣核寧德核電有限公司土建工程師 郭清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和我的小夥伴合作更加默契,更高效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中核五公司三澳核電項目部工程部工程協調主管 徐艷哲:我的心願是我們國家能夠越來越富強,咱們的核工業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核島土建助理工程師 程星:希望積累更多經驗,為未來核電項目貢獻更大的力量。
中核三澳核電基地土建技術員 周鑫:希望咱們核工業以後的科技創新,能高歌猛進,越來越好。
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機械加工技師 王堯偉:希望今年下的訂單多一點,大家的收入逐年增長。
中核華興陸豐核電項目部鋼結構施工分部工長 秦慶坤:想讓這些高科技的焊接技術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中核二三陸豐核電項目部1、2號機組電氣隊負責人 李枝清:紅紅火火迎開工,以火熱的狀態迎接開門紅。
中廣核惠州核電接産聯絡辦移交接産副主任工程師 呂龍:希望太平嶺核電廠一號機組實現高品質投産。
中核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項目經理 胡淼:繼續保持這股追求卓越的幹勁,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
總監製丨申勇 張勤監製丨王琰 岳群 劉若欠製片人丨崔霞 楊瀟 年加記者丨李寧 陶嘉樹 韓志濤 郭紫約 劉潤澤 黃偉哲編輯丨雨棣 張博 張昊協作丨福建總站 廣東總站 中核集團 中國廣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