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40家公司、4000多人全力托舉,這是中國動畫的“萬鱗甲”!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紀錄仍在不斷刷新,截至13日上午,其票房(含預售)已突破97億元,正向著百億票房的中國電影里程碑衝刺。
震撼的銀幕體驗和視覺效果,是《哪吒2》取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重要原因。而電影在視覺特效方面的創新突破來自動畫界的“萬鱗甲”——全國近140家動畫公司、4000多名動畫人的全力托舉。
01
據電影主創團隊提供的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全片1864個鏡頭,特效鏡頭1400個;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鏡頭數達到2427個,特效鏡頭1948個。
對任何一家動畫公司,這都是“做不完,根本做不完”的體量。好在,《哪吒2》本沒有打算由一家公司做完。
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名字出現在《哪吒2》的片尾字幕裏,其中既有傳統影視巨頭,也有業內知名的專業動漫公司,更多的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工作室。
戈弋所在的蘇州紅鯨影視承擔了《哪吒2》四分之一的製作,成為參與製作量最大的聯合製作公司。
海浪中魚群流動、山間飄著的雲霧、天上飛著的鳥群,《哪吒2》裏這些頗具美感的“技術+藝術”的碰撞,來自公司團隊160人次長達26個月的日夜奮戰。
△戈弋確認畫面效果
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參與者與有榮焉。來自西安數字怪獸團隊的殷齊昊在電影院裏看到自己和同事改了幾十、上百遍的鏡頭,也聽到周圍觀眾的驚呼和讚嘆。兩年多時間,54個特效鏡頭,每一天都算數。每一個鏡頭,殷齊昊都記得。
他的同事陳一彪聽完導演餃子“像素級”的要求,就知道自己在參與歷史。“相比第一部,第二部質感的表現重新優化了,還優化一些細節表現,比如皮膚、毛髮、布料,還有一些盔甲的質感。”
陳一彪專門提到《哪吒2》裏的鐵鏈,“綁海底妖獸的鐵鏈,在畫面裏也是特別細小的元素,每根鐵鏈可能只有兩三個像素,但是導演還是要求我們把鐵鏈做出對比度來。”
△數字怪獸團隊製作的海底龍宮畫面
導演餃子透露,在製作特效時,曾嘗試尋求國際團隊的幫助,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即使是一個頂級的工作室,也可能用三流的人員來完成我們的項目,倒不如收回來,讓國內的團隊用心打磨兜底。”
這是奔著同一個目標才能達成的默契——江西的幻影瘋爆團隊參與了玉虛宮穹頂特效鏡頭的製作,包括穹頂上的圓形圖案、甘露水特效等。畫面呈現不過幾十秒,這些特效鏡頭的製作卻歷時3個月。
△幻影瘋爆團隊成員文崇旭展示玉虛宮效果圖
這是一個十多人規模、平均年齡25歲的團隊,使出洪荒之力的3個月。作為不參與影片投資出品、只參與製作的外包方,電影后期收益與團隊基本沒有關係。除了固定的酬勞,《哪吒2》在全球的巨大成功,就是對參與者最好的獎勵。
同樣是3個月,來自深圳的知名電影公司華強方特鼎力相助。華強方特主要負責申正道和靈珠哪吒打鬥場次深山密林的瀑布特效。
瀑布的體量很大,水流形態複雜多變。為了滿足鏡頭精度要求,製作團隊開發了瀑布製作流程自動化程式,無人值守解算水流,多機分佈式解算暫存,將50台高性能工作站整合成解算集群,對解算數據進行批量處理。
團隊負責人汪巍蔚介紹,這50台解算高性能工作站,每幀渲染32小時,光渲染時長就高達15天。“不僅要求規模宏大,而且特效效果要有節奏、韻律美,要符合東方瀑布的美感。”
△華強方特工作人員展示瀑布特效鏡頭
02
電影裏,主角高喊“若前方無路,我就踏出一條路”;銀幕外,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合力蹚出屬於中國動畫的前路。
“集合”的場面,《哪吒2》總製片人王競不會忘記:“有的動畫人連衣服都沒帶就來了,第二天就開始幹活了。”
前後五年半的製作週期裏,總共參與的製作人員超過4000位,“每個人都抱著200%的決心而來,和導演一起打一場硬仗。”
來自瀋陽汝喬影視的李霆説,他們最終完成了僅剩的一場戲:“我們去的時候,只剩‘海底暴動’這一場戲。這場戲裏,海妖全從墻縫裏衝出來,而且這些海妖不能停,我當時壓力挺大。”
對李霆來説,這是屬於他的,全力以赴的硬仗。
“萬鱗甲”最早出現在《哪吒1》中,是龍王為了支援敖丙,用龍族身上最硬的龍鱗製作而成的鎧甲,堪稱“全族的希望”。
在《哪吒2》的視效總監石超群看來,“由於《哪吒2》的特效體量巨大,任何一場特效都涉及多個團隊參與,不同的公司負責不同的環節”,這些團隊,是“真正意義上動畫界的萬鱗甲”。
近140家動畫公司、4000多名動畫人,這些毫無保留的托舉,讓《哪吒2》主創團隊,特別是導演餃子的宏大構想成為現實。
“一定要做觀眾沒見過的,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的,或者説能夠有一種非常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能給觀眾更多的美感刺激。這樣的東西我們才覺得有做的價值。”餃子説。
身為“龍鱗”中的一片,西安數字怪獸團隊動畫主管周阿娟看到的,是屬於中國電影的光芒。“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起點,能夠媲美國外電影的一個起點。以後我們肯定會製作更多、更優秀的電影。”這是周阿娟和所有“龍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