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時刻 炒出幸福年味兒 隔著螢幕都聞到香味了
央視網消息:炒,可以説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烹調方式。在鍋中倒上食用油,利用熱氣和油煙將食材迅速熟化、騰香,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烹飪方式。我們來認識三位年輕廚師,他們來自不同的省份,炒菜的習慣與口味也各不相同,但都飽含著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
王健:大吉大利 炒出幸福年味兒
如果説過年有什麼一定要吃的菜,那麼,寓意著大吉大利的雞肉一定榜上有名。在山東省新泰市,這的老百姓對於炒雞有著特殊的偏愛。春節前後,95後廚師王健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
山東新泰青年廚師 王健:我現在大約會做四五十種炒雞了,像黏糊雞、幹煸雞、辣子雞,還有一些花蛤雞,肥腸雞,這些都是從一些老一輩師傅手裏流傳下來的、學來的。
新泰位於泰山東側,地形以丘陵為主,自古便有在山坡林下散養土雞的傳統。古有童謠“野鵲叫喳喳,親戚來到家,先讓坐後讓茶,再把小雞殺”。新泰人自古便有殺雞待客的傳統。
傳統的新泰炒雞,從食材到製作工藝都非常講究,兩年半左右跑山雞現吃現抓。
優質的食材還要有細緻的處理方式。為了保持雞肉的最佳口感,在粗加工過程中,廚師必須要用冷水進行清洗。寒來暑往,王健的手每天都在冷水中浸泡著。
王健:我用溫水或熱水去處理的話,影響雞的口感,失去雞的鮮味,特別是像在冬天的時候,手都凍的青紫青紫的。
將雞預處理乾淨後,就正式進入了烹飪環節,共有三個步驟,先炒後燉再收汁。這十分考驗廚師對火候的把握。
小火將薑片炒出香味兒,再將雞塊炒至表皮金黃後,便可加入適量的高湯煨燉。燉至用筷子一插輕鬆入骨時,就可以用大火收汁了,此時對火候的把握更為重要。
王健:這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溫度,收到醬汁濃郁的時候,這雞就製作完成了。
剛出鍋的炒雞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讓人垂涎。無論逢年過節,還是親朋好友閒來小聚,炒雞都是當地餐桌上必有的菜品。
周小青:麻辣鮮香 湖南人舌尖的記憶
與北方炒菜不同,湘菜注重油重色濃、麻辣鮮香。今年30歲的廚師周小青 ,每天早上到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辣椒的新鮮度。
湖南長沙青年廚師 周小青:我們選這個辣椒的話,第一個還是去看辣椒(蒂)把,一定要保證這個辣椒(蒂)把它是綠色的,第二個就是要有一點點硬,就不能太軟了。
湖南的冬季氣溫較低,濕度較大。而辣椒又有著祛濕驅寒的特點,因此深受湖南人的喜愛。十二年前,喜歡做菜的周小青在家裏人的支援下,如願成為了餐館學徒。而辣椒炒肉,就是他學習的第一道菜。起鍋燒油,下入五花肉煸炒,隨後加入大蒜炒香;接著下入腌制好的瘦肉片快速翻炒;最後加入辣椒炒至斷生,調味後即可出鍋。作為一道家常菜,辣椒炒肉選用的都是最常見的食材,但不同的人做出來的口味千差萬別,關鍵就在於火候。
周小青:我們剛剛上灶的時候就很怕燒壞,燒的時候就不怎麼敢開火,上來之後它沒香味可能就挨罵了。
師傅的批評並沒有讓周小青打退堂鼓,他反而更加用心鑽研。無論上班還是休息,他都在琢磨這道菜,不斷感受不同火候下菜品口感的差異。
經過長時間的磨煉,周小青做出來的辣椒炒肉,終於能夠從後廚端向顧客的餐桌。
食客:這是我第一次來,我覺得肉非常好吃,非常嫩,我以後也要學一下。
無論是高檔餐廳,還是街頭巷尾的小飯館,豪爽與熱情的湖南人離不開辣椒炒肉,湖南人的飲食記憶與文化情感也與這道菜息息相關。
周小青:歡迎大家來品嘗一下湖南的這道招牌菜。
黃能泰:守正創新 讓更多人喜歡閩菜
如果説湘菜是將辣椒的香味發揮到了極致,那麼閩菜則是將食材的原味送到了食客口中。
對於黃能泰來説,每到春節,是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刻。
福建沙縣青年廚師 黃能泰:每天宴席都在百桌以上,像我們早上7點多就要趕過來備貨,差不多到晚上11點多才能下班。
今年不到30歲的黃能泰學廚已經有十多年了。從在案板上苦練刀工的青澀學徒,到能夠獨當一面的廚師,一路走來,他憑藉不懈的努力,將閩菜的精髓了然於心。在眾多的菜品中,冬筍炒芥菜是他的拿手招牌菜。
作為福建特色食材,冬筍在寒冷冬日破土而出,象徵著堅韌與新生。“筍” 與 “順” 諧音,當地人認為,過年期間吃筍,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裏一切事情都能夠順順利利。
黃能泰:福建筍是最多的嘛,冬筍也是這個季節才有。吃到冬筍就有回家過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