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農”這個壓艙石如何穩?來看一組數據→

2025-01-04 20:38: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剛剛過去的2024年,我國糧食生産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倉廩豐實,新谷滿囤;鄉村和美,新風撲面。

  數字最有説服力。歲末年初,一個個統計數據新鮮出爐,我們擷取其中的幾個,透過它們,一起感受過去一年“三農”的時代脈動,聆聽鄉村全面振興的鏗鏘足音。

  2024年,我國糧食産量首次超過1.4萬億斤,單産提升功不可沒。近年來,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糧食産量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單産提升行動實踐表明,瞄準單産這一關鍵變數,更多向科技要産能,糧食增産大有潛力可挖。

  當前,我國糧食産量處於歷史高位,但國內糧食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確保糧食穩定安全供給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必須穩面積、提單産兩手發力,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快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是守護“舌尖安全”的底線要求,是從“吃得飽”升級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現實需要。

  更高水準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必須久久為功。一方面,堅持“嚴”字當頭,盯好重點農産品,完善追溯管理、風險分級管理。另一方面,在“優”字上下功夫,推廣綠色種植技術,鼓勵標準化種植,擴大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産品生産規模。多措並舉,守牢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一定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更安心。

  縣域不只是承載著鄉愁記憶的故鄉,更是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廣闊天地。以“千億縣”為代表的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寫照。

  作為城鄉融合的基礎承載和關鍵節點,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有助於帶動“就近城鎮化”“就地城鎮化”,以“人的城鎮化”促進“人的現代化”。

  隨著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會有越來越多的“千億縣”涌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為億萬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生活。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培育高素質農民,能有效提高農業生産效率與産品品質,推動農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加快轉型,還能示範帶動更多農戶興業增收,共同富裕。

  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育,要建立健全培育機制,完善培育體系和師資隊伍,強化培育品質管控。同時,要以農民為本,堅持需求導向、産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重點提升他們的技術技能水準,培優提升産業發展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素養,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去年,鄉村旅遊火熱出圈,“奔縣”“鄉遊”“村字頭”IP吸粉無數。鄉村遊的火爆,除了得益於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改善,還要歸功於對鄉土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利用。田園風光、傳統村落、非遺民俗這些鄉村特色資源與露營、康養、研學、民宿等新業態有機融合,消費新場景、新體驗層出不窮,吸引大量城市居民打卡。

  “寶藏小城”“最美鄉村”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心頭好”,靠的是對鄉村特色的深入挖掘和對資源稟賦的合理開發。立足地方特色和發展優勢,充分挖掘鄉村之美,探索差異化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優化服務供給,創新産品體驗,鄉村旅遊定能不斷展現蓬勃活力。

  近年來,農村寄遞網路加快下沉,越來越多村民享受到便捷優質的快遞服務。日益暢通的農村物流體系“微迴圈”,不斷打通城鄉經濟迴圈,促進産需有效銜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由於各地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産業發展水準千差萬別,快遞進村實現程度仍存在較大差異。進一步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要持續完善相關基礎設施,鼓勵支援快遞企業將服務向下沉、向西走,同時積極推動先進技術應用,通過數據共用、資訊互聯互通,不斷提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資訊化服務能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其樂農農工作室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