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縣域遊如何接住“銀發流量”
【新聞隨筆】
作者:李曉
寒冬已至,不少北方老人又趕赴南方開啟旅居生活。旅居養老的一種新趨勢——縣域遊也在悄然興起。數據顯示,今年老年人群選擇去縣域旅居的訂單量比2023年增長近兩成,如雲南彌勒市訂單量同比增長162%。縣域何以成為老年群體旅居“新寵”?如何在細分領域回應養老訴求,接住這波“銀發流量”?
與普通的“到此一遊”式旅行不同,旅居講究暫時居住,少則10多天,多則數月。我國老齡人群結構正在發生改變,“新一代”老年人身體相對硬朗,空閒時間充足,經濟條件較好,具有更新的消費理念。《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3—2024)》顯示,2024年,我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遊客總計11.94億人次,佔國內旅遊客源市場的36.81%,中老年遊客已成為重要的旅遊客源,旅居、康養等服務産業前景廣闊。可以説,老年群體具有較為旺盛的消費需求,並在品質特色、性價比等方面具有一定個性化要求。
伴隨“奔縣遊”的風尚在青年群體中流行開來,許多縣城以其便捷的交通設施,集吃、住、行、購于一體的配套服務,以及獨特宜人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積澱,提升了吸引力與魅力值。為了適應“冬南夏北”的旅居養老模式,一些縣城也在康養、醫療以及其他適老化服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老年群體的體驗。比如,雲南出臺《加快推進旅居雲南建設三年行動》及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個以上鄉村旅居重點村”,力求以差異化發展方式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當前旅遊消費市場來看,一方面,亟待釋放的消費需求日漸凸顯;另一方面,更具品質的旅居服務不斷發展。當供給與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小縣城也可盤活更多資源,讓消費場景在不同空間內得以拓展與延伸。這不僅能夠為當地文旅市場引入活水,還可帶動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産業鏈發展,在多個環節衍生出新的內需市場。長遠來看,這些都可成為激活消費、促進市場良性迴圈的有效舉措,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當“銀發流量”如潮水般湧來,縣城如何迎接好這輪機遇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客觀地説,不少地方對“旅”的投入較多,但在“居”和“養”方面還需長遠考慮。比如,當大量老年人涌入一些小城長期生活,其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的承載量能否與之匹配?北方老人能否適應南方的飲食、風俗以及社交方式,克服水土不服的障礙,實現“享老”的初衷?老年人一旦遇到身體不適、外出就醫,應急保障措施能否及時到位?類似問題都是“奔縣遊”紅火背後亟待冷靜思考的內容。
對於縣域旅居地而言,要接住“銀發流量”,不妨以誠心為底色,以務實為內功,讓工作“裏面兼具”。比如,完善出行、就餐等基礎服務,讓老年人住得安心;以有效得當的方式加強市場監管,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各服務環節……總之,順勢而為、因地制宜,才是旅居養老的最佳打開方式,這也是決定小城能否在多維競爭的環境中“以小博大”、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2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