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面綠色轉型 讓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截至7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16.8億千瓦,裝機佔比超過了54%;7月份,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零售銷量首超傳統燃油乘用車,成為市場新主流——近日,中國能源轉型的兩則消息成媒體報道的焦點。
從源頭生産到終端消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産業鏈,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裝機規模超過11億千瓦,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城鎮新建綠色建築面積佔新建建築的比例超過90%。一個個數字背後是中國加速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的堅定決心和堅實步伐。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其中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積極鼓勵綠色低碳導向的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發展。
“《意見》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部署,準確把握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重點,釋放了塑造生態新優勢、發展綠色生産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強烈信號。”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華晶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就是要通過創新性、深層次、系統性改革,大幅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産率。
近年來,我國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深入推進,通過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淘汰落後産能,優化産業結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為綠色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意見》提出,在工作中要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全面轉型、堅持協同轉型、堅持創新轉型和堅持安全轉型。
“産業結構綠色化‘快’起來、生産方式低碳化‘全’起來、生活方式生態價值‘型’起來是《意見》對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主要影響。”李華晶表示,首先,綠色不僅要空間佈局、還要與時間賽跑,綠色産業創新要與綠色科技創新的步伐同頻共振;其次,綠色高品質發展走的是低碳軌道,生産要在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全鏈條、各環節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最後,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有“型”有料,推動綠色消費與新業態、新模式融合發展。
隨著政策持續顯效,今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3年,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1%。可以看到,在各行各業綠色轉型的實踐中,含“綠”量正持續轉化為含金量。
“區域協調、數智賦能將成為各界綠色轉型點‘綠’成金需要關注重要環節。”李華晶表示,一方面,要加強區域綠色發展協作,把資源環境生態問題轉變為綠色創新創業機會,讓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地為綠色生産生活的價值共創場景;另一方面,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創新“人工智慧+綠色低碳”模式,推動數綠融合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以數智技術與綠色技術聯動改造傳統産業、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實習生鐘文玥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