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敢啃“硬骨頭” 練就“硬功夫”——中部地區盾構機産業發展觀察

2024-06-21 08:5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24年1月10日,超大直徑盾構機“定海號”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産業園順利下線。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新華社長沙6月20日電 題:敢啃“硬骨頭” 練就“硬功夫”——中部地區盾構機産業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余春生、白田田、牛少傑

  5月16日,“定海號”“甬舟號”超大直徑泥水準衡盾構機在新建寧波至舟山鐵路金塘海底隧道兩端同時轉動刀盤,標誌著我國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正式開啟盾構掘進。這是“中部造”盾構機持續助力大國工程建設的一個縮影。

  這是1月10日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産業園拍攝的“定海號”超大直徑盾構機。新華社記者陳思汗 攝

  中部地區製造業門類齊全,是我國重要的現代裝備製造和高技術産業基地。近年來,以鐵建重工、中鐵裝備等為代表的一批盾構機製造企業,充分發揮身處中部的優勢,推動國産盾構機逐步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

  2024年1月10日,超大直徑盾構機“定海號”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産業園順利下線。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地下空間開發潛力巨大,但也面臨複雜多變的地質環境等“攔路虎”。主軸承被譽為盾構機的“心臟”,面對地下極端惡劣工況的考驗,需要滿足高可靠、長壽命等關鍵性能要求。在鐵建重工首席科學家劉飛香看來,“這是盾構機全産業鏈自主化的‘最後一環’”。

  2024年1月10日,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産業園,工人在調試“定海號”超大直徑盾構機。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為實現這一關鍵環節的技術突破,鐵建重工聯合上下游企業、高等院校展開協同攻關,開發大直徑重載主軸承專業計算軟體、嘗試上百種材料和工藝。2023年10月12日,鐵建重工自主研製的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在長沙下線,標誌著國産超大直徑主軸承研製及産業化能力躋身世界領先水準。

  這是湖南長沙鐵建重工生産基地展示的掘進機主軸承(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白田田 攝

  如同盾構機在地下不斷向前掘進,中部地區的盾構機企業在面對“硬骨頭”挑戰時沒有選擇退縮,而是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攻關,這是中部地區盾構機産業能夠“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前沒有的現在有了,這是由製造向創造轉變最顯著的變化。”中鐵裝備掘進機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寧向可表示,圍繞水刀、鐳射、聲波掘進和超複雜地質結構掘進等課題,公司組建的數個研發團隊正緊鑼密鼓加緊研發。

  據統計,自中鐵裝備成立以來,累計研製適應各類地質條件的掘進裝備超過1500台(套),一系列創新産品不斷刷新行業紀錄。

  3月15日,工人在位於河南鄭州的中鐵裝備車間內進行掘進機主機拆機作業,以便運輸。新華社記者李嘉南 攝

  通過多環節的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迭代,盾構機製造企業不斷向技術“無人區”邁進,盾構機領域的“中部創造”持續涌現,為産業發展注入不竭新動能。

  在位於長沙的鐵建重工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設計院,一套盾構機數字孿生系統十分吸睛。近年來,鐵建重工研發團隊不斷推進數字化賦能,創新打造的盾構機數字孿生系統讓“大國重器”迸發出“數智”力量。

  “這套系統可以實時整理盾構機零部件的運作數據、地下環境數據等工程施工數據,經過系統分析後,線上幫助技術人員針對現役機型做出操作決策,併為下一代産品優化升級提供大數據支撐。”鐵建重工數字孿生研究所副所長王永勝説,數字孿生打破了虛實界限,實現風險關口前移,並可從更多維度為産品開發創造條件。

  目前,鐵建重工的地下工程裝備數字孿生系統已向盾構機、鑽爆法裝備和煤礦裝備領域延伸,廣泛應用於國內外鐵路、公路、礦山、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設。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