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重要著力點推進高品質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24-03-12 08:3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要求四川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著力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儘快成為帶動西部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作出深刻闡述和重要部署。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四川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用新的生産力理論指導四川發展實踐,努力在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上走在前列。

  深刻認識把握髮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

  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必須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對什麼是高品質發展、為什麼要高品質發展、怎樣實現高品質發展作出一系列理論概括和戰略部署。從“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再到“發展新質生産力”,體現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高品質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新質生産力這一重大概念具有深刻理論意義和重要實踐價值。生産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我們黨始終堅持運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指導不斷變化的發展實踐。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引領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生産力水準大幅提升,高品質發展成為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品質發展需要新的生産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産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新質生産力的提出,反映我國經濟由“量”的積累轉向“質”的突破的新時代生産力現狀,順應“兩個大局”相互交織和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新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意義重大而深遠。

  新質生産力意味著生産力質的躍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有質的區別,是對傳統生産方式的顛覆性變革,要求在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上全面創新,實現生産力驅動方式、作用方式、表現方式的全方位變革。簡而言之,新質生産力是新型勞動主體與新質勞動客體的有機統一,是一種更高水準的現代化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與高品質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發展新質生産力和推進高品質發展的辯證統一關係。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引領性力量,也是關鍵路徑和動力支撐,有助於提高生産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另一方面,高品質發展能夠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有利條件。推進高品質發展必然要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將激發多樣化、高品質的需求,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條件。

  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題”。這一重大部署涉及領域寬、範圍廣,有許多新情況需要研究、許多新問題需要解決,必須結合實際認真謀劃、紮實推進。要自覺在思想上對標,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作為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推動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自覺在行動上對表,堅定用新的生産力理論指導四川發展實踐,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高品質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以更大力度推動四川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品質變革,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力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高品質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實現良好開局。當前,四川經濟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向著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發展方向加速演進,但産業體系不優、市場機制不活、協調發展不足、開放程度不深仍是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創新是核心、産業是基礎、綠色是本底,緊扣四川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聚焦重點領域大膽探索實踐,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進。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牽引作用,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四川是科教大省,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發源地,目前擁有西部唯一的國家實驗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205個,國家大科學裝置達10個,近年來參與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專項任務。黨中央賦予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使命,四川有條件、更有責任在科技創新上作出更大貢獻。要堅持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把技術革命性突破作為關鍵引領,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在先進核能、航空航太、電子資訊、生物醫學、新材料等方面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大力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推動科技與産業供需對接、合理匹配,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從樣品到産品、從“書架”到“貨架”,努力形成更多現實生産力。

  産業創新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實現形式,必須持續用力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佈局産業鏈”,要求四川“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上精準發力”“把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前瞻部署未來産業”,指明瞭四川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四川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産業作為主導産業,大力開展提質倍增行動,已形成3個萬億級産業集群、3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9個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晶硅光伏、動力電池、釩鈦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態勢強勁。要緊扣國家所需、立足四川所能,堅持工業興省、製造強省不動搖,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産業,加快製造業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瞄準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第六代行動通訊、商業航太、先進核能、智慧網聯汽車、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前瞻部署,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加快推進三次産業融合發展、相互賦能,不斷鞏固提升四川在全國産業版圖中的位勢和能級。

  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必須以發展方式創新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最富前景的發展領域之一,新質生産力的“質優”很大程度就體現在綠色發展上。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肩負重大使命。近年來,四川生態環境總體趨好,去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長江黃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綠色低碳優勢産業增長較快、增速達11.9%,清潔能源裝機容量1.1億千瓦、佔比達86.7%。要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強化上游擔當,持續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快建設美麗四川。同時,要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推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綠色轉型,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加快形成綠色健康生活方式,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的綠色本底。

  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必須依靠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堵點卡點。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切實推動各類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讓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近年來,四川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解發展難題,農業農村、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效,2022年、2023年分別有16項和14項改革入選全國地方改革典型案例;在開放通道建設、開放平臺打造、開放經濟發展等方面也有長足進展。要更加注重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問題導向,聚焦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難點,持續用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讓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協同發力。要堅定走對外開放合作之路,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建設,切實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築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努力在全球範圍配置先進生産要素,更好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必須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人才支撐。只有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迴圈,充分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産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才能真正讓人才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成為決定性因素。四川人才資源總量超過1100萬人,擁有兩院院士67名,各類科技研發人員35.5萬名。要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堅持“大人才觀”,著眼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等各方面各環節,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整合完善各類引才計劃、構建人才梯次招引體系,鞏固用好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制度改革成果,打通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充分釋放人才創造活力,讓各類人才向發展新質生産力流動集聚。

  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對黨員幹部能力水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績,牢記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幹任何工作都立足實際情況、把握髮展需求、遵循客觀規律,不為一事之譽、不貪一時之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要健全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按照不同區域功能定位和階段性任務實行差異化考核,充分激發各地區各部門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匯聚推進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