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年中經濟觀察)
掘進6000米,又迎新節點。7月1日,新疆烏尉高速天山勝利隧道再傳捷報,出口端左右主洞雙雙突破6000米大關,克服岩爆、突涌水等挑戰,距離掘通僅剩4公里多。
全長115.5公里,再邁新臺階。由9425根鋼管連接而成的我國最長深水油氣管道加緊調試,將成為“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油氣輸送“主動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強做優,發揮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作用”。
今年以來,“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有力帶動了投資擴大,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回升向好。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2%,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5個百分點;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9%,比全部投資高7.1個百分點。
穩增長、強基礎,為服務國家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如長虹臥波,串起珠江兩岸。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的最終接頭順利推出,與E24管節精準對接,標誌著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沉管隧道正式合龍,整個工程加速向明年通車的目標邁進。
“作為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國家重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累計完成投資額已超350億元。”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總經理岳遠征介紹,工程通車後,廣東深圳市到中山市的車程將縮短至約半小時。
另一邊,湖北應城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建設正忙。“預計今年年底,地上儲熱罐將與地下500米的鹽穴空腔打通,利用低谷電壓縮空氣存在鹽穴中,用電高峰時釋放高壓空氣做功發電,成為年發電量5億千瓦時的‘超級充電寶’。”中國能建數科集團項目負責人侯景崢説。
今年以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有序建設,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新型能源體系、國家水網等持續完善,為服務國家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國最大跨度多功能斜拉橋紅蓮大橋建成通車,滇藏鐵路哈巴雪山隧道施工完成,京雄高速計劃年內全線貫通……交通建設蹄疾步穩。
尋油找氣,追風逐日。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吊裝、並網發電,“深地一號”躍進3—3XC井向地下9472米鑽進,金上—湖北 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工程全面開建……能源項目佳報頻傳。
修堤築壩,連通水系。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先期通水,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區建設工程開工建設,河套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設……水利工程紮實推進。
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049億元,同比增長6.9%;清潔電力投資同比增長40.5%,佔全部電力供應投資的比重為86.1%;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1.76萬個、投資規模7208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多3707個、1113億元,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為歷史同期最多。
調結構、促轉型,為技術創新搭建廣闊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可支援10萬人同時暢刷視頻和語音通話!錢塘江畔,經過三輪網路壓力測試、兩階段測試賽演練保障後,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的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大蓮花”實現館內5G信號覆蓋。
“通過精準分區、多頻分層、超密組網等創新設計‘黑科技’,解決了同一場景內多網路多頻段的信號覆蓋難題,助力亞運會成功舉辦。”中國鐵塔杭州市分公司通信發展部項目經理徐瑋説,競賽場館、亞運村、訓練場館超過500萬平方米室內通信網路建設任務已順利完成。
河北張家口市,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京津冀大數據樞紐集群的一員,中國聯通(懷來)大數據創新産業園日前開啟運營。5萬架標準機櫃可提供1400PFLOPS(1PFLOPS=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秒)算力運營,是京津冀區域目前在建面積最大、建設等級最高、機架規模最大的核心級數據中心。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翟善清表示,上半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其中5G、數據中心等資訊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1%,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交通等融合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1%。
新基建底層建設夯實的同時,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豐富。鑽孔卸壓工程是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的主要手段,在山東能源魯西礦業李樓煤業防衝監測中心,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演算法、機器視覺等技術,能夠解決鑽孔卸壓施工孔深人工審核工作量大、標準不統一等弊端。“以前人工審核一個鑽孔需15分鐘,現在僅用3分鐘,孔深不足時還會進行聲光告警。”防衝副總工程師王永説。目前,全國煤礦智慧化建設投資總規模接近2000億元。
適應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充電15分鐘、續航400公里,在今年投入使用的國網杭州錢江世紀城示範充電站,8個大功率充電樁並排而立,最大充電功率可達500千瓦。車主還能在這裡體驗無線充電、反向給電網“售電”等功能。截至今年6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665.2萬台,同比增長69.8%。
9天一節“拔節生長”,具有混凝土自動輔助布料及振搗、軌架爬升自動倒換和智慧控制等多項功能的智慧築塔機,助力世界最大跨度雙層懸索橋燕磯長江大橋高效建造;北斗導航加速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領域深度應用;遠端醫療、智慧養老等基礎設施持續發展……創新基礎設施加速佈局,助力千行百業轉型升級。
補短板、惠民生,為創造美好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7月15日,隨著57613次檢測車從青白江站開出,新建川青鐵路青白江至鎮江關段啟動聯調聯試,進入工程驗收關鍵階段。
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族姑娘仁真那麼而言,這條高原“天路”既是便捷路也是幸福路:“我們州有180多人順利應聘綿陽車務段,服務家鄉人民出行。”川青鐵路通車後,將填補川西北地區沒有鐵路的空白,阿壩州岷江鄉北定關村二組組長萬福才説:“交通便利了,遊客多起來,土特産銷路會越來越寬!”
黃河以北,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現場機聲隆隆、卡車穿梭。“T3航廈二次結構工程基本完成,正抓緊推進機電和室內裝修。”工程現場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何有善介紹,航廈投用後,機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將從每年1000萬人次提高到3800萬人次,對補齊西北地區民航基礎設施短板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通道項目加快實施,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推進……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高品質推進,有力支撐區域協調發展。
同時,市政工程、民生保障等領域的工程項目建設持續發力,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在河南,中建一局“引熱入鄭”供熱管網項目溝槽開挖正忙,建成後將增加集中供熱面積4667萬平方米,提升鄭州市主城區熱源供應能力。
為了推動更多重大工程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産,各地紛紛送上政策“禮包”,帶動有效投資:上海推出招商引資政策新工具,對高端産業項目給予最高1億元的支援;安徽創新重大項目融資對接機制,協調金融機構開闢綠色通道,建立“搶單制”,快速響應融資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發揮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本報記者王政、李心萍、邱超奕、韓鑫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