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同奮鬥,新征程展現新氣象(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2023-02-06 08:3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開工的幹勁越來越足、家門口生態越來越好、返鄉創業者越來越多……近日,本報記者穿梭在城市的工地和街巷,行走在鄉村的田間和地頭,深入生産生活一線,感受時代的脈動,熱情謳歌國家發展與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

  一年之計在於春,開局之年鼓催人。本版今日刊登部分新春走基層作品,致敬堅守者的奉獻,記錄奮鬥者的拼搏,分享歡度佳節的喜悅。

  ——編 者

  北京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建設冰雪社區——

  歡樂冰雪季 健康過佳節

  本報記者 潘俊強

  “我們是線上上預約的,沒想到所有項目都免費,真是太棒了!”“工作人員服務很細心,大家在享受冰雪樂趣中傳承冬奧文化,很有意義。”……春節期間,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廣寧街道格外熱鬧,在高井路社區,一年一度的冰雪樂園如期向公眾免費開放。這個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玩的雪場,今年已是第四年開放。

  今年,廣寧街道將冰雪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讓居民在活動中品味冰雪文化,感悟美好生活。

  高井路社區是全國首個冬奧組委授牌的冬奧社區,同時也是國家體育總局授牌的冰雪社區。雪場佔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從雪滑梯、冰滑梯,到冰燈區、自由玩雪區,各種遊樂項目一應俱全。“每個人都能玩自己喜歡的項目,一直能玩到2月15日。不僅白天可以玩,元宵節還有夜場。”東山社區居民閆芳説,“家門口的雪場讓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新春佳節。”

  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雪場更新了遊樂設施,並且設置了服務帳篷,備有醫藥箱等。廣寧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冰雪季具有公益性、便捷性、安全性的特點,目的是更好地推廣冰雪運動,把冬奧社區和冰雪社區建設得更好。

  據了解,廣寧街道還開展了以“咏春、夏舞、歌秋、冬滑”為主題的文化季活動,“歡樂冰雪季”就是“冬滑”主題文化活動的一部分。今年,廣寧街道將持續鞏固提升冰雪社區建設成果,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真正將冬奧遺産留在城市記憶中。

  天津津南區北閘口鎮建起農家書屋——

  書香潤農家 文化促振興

  本報記者 武少民

  475畝稻田、45畝荷塘,環繞著一處幽靜的村莊——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前進村農家書屋,就坐落在荷塘邊。“村裏的田地種著小站稻,荷塘裏養著魚。全村有300多戶人家、890多人。目前,書屋有3500多冊圖書。”農家書屋負責人王鵬飛介紹。

  今年59歲的村民王元智,是書屋的“常客”。“我喜歡讀農業科技類書籍,農家書屋的書籍經常更新,為我們學習農業技術提供了一把鑰匙。”王元智説。

  碩士畢業後,作為選調生來到基層工作的王鵬飛,深深愛上了這份工作。“能夠在與村民的交流中熟悉基層情況,了解農民所想所盼,特別有意義。”王鵬飛説。據了解,書屋推出“1+5+N”現代化書屋共建模式,實現農家書屋的融合共存、轉型升級。王鵬飛舉例説,書屋配備了兩台電腦,開設了數字化閱讀項目。“農家書屋+文化活動”模式立足於開展主題閱讀、民俗文化講座、親子繪本課等活動。書屋還開設配套科普館,通過兩台科普儀器動態展示農耕文化、稻麥的種植與收割等。

  黨員、群眾交流讀書體會,駐村第一書記及大學生村官講解鄉村振興最新政策……前不久,農家書屋開展“閱讀小康氣象 奮進振興征程”閱讀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書香四溢。“村幹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各項惠民政策講給大夥聽,效果特別好。”王元智説。

  “夏天,這裡稻浪翻滾、荷花飄香,到那時書屋的書會更多,活動也會更加豐富!”王鵬飛説。

  河北邯鄲邯山區推進水體治理——

  有了“清水灣” 提升幸福感

  本報記者 史自強

  一大早,家住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三堤社區的居民王彩蓮,就急匆匆地拉著黑色音箱出了門。走出家門西行不足百米,就是渚河河岸,10多名愛好戲曲的老姐妹在等她一塊唱“大戲”。

  音箱開啟,鑼鼓敲響,管弦悠揚。“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裏空氣好實在新鮮……”王彩蓮唱起了最拿手的豫劇《朝陽溝》,神清氣爽。“如今,生活就像戲詞裏唱的那樣,原來的臭水河變成了現在環境優美的‘清水灣’!”王彩蓮説。

  三四年前,社區居民還對這裡的環境頗為不滿。“家門前的河水顏色是黑的,還有許多蚊蟲。”那時候,河邊居民都用塑膠板在院子裏搭起頂棚,把庭院封閉起來。近年來,邯鄲市轉變發展思路,從源頭抓起,拆除“散亂污”企業,把騰出的閒散地、垃圾坑等進行土壤改良、生態修復,一處處污染源化身為幽美園林、濕地生態園。

  治理工程進一步提檔升級,相關制度也不斷完善。“3年投入23億多元,從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能力建設等方面著手,河水變清了,居民都點讚。”邯鄲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四級調研員張鳳剛説。

  從濱河棧道、生態濕地到生態浮島……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被污染的河段不僅成了凈化水質、滯蓄雨水、緩解內澇濕地的生態園,同時也成了居民的生態休閒區和健身區。

  “現在,我們一天在這裡能待上四五個小時。大家在這裡吹葫蘆絲、跑步,很有幸福感!”王彩蓮説。

  安徽合肥長豐縣多舉措支援創業就業——

  人才引得進 事業立得穩

  本報記者 韓俊傑

  絞肉、拌餡、和面、做餅……燒餅冒著熱氣,咬上一口唇齒留香。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居民葛德貴家的燒餅店,生意紅火。靠著做燒餅的手藝,葛德貴前些年把店開到了合肥,然而2016年卻把門店盤了出去,選擇回下塘鎮做燒餅。“現在不少人專門開車過來買燒餅。”葛德貴説,在縣裏支援下,他回鄉傳授制餅手藝,現在他家成了“下塘燒餅培訓基地”,已培訓學員7000多人。

  2015年,下塘鎮副鎮長陳新宇作為大學生村官來到下塘,“那時企業不多,發展也不快。”但讓陳新宇高興的是,縣裏確立了“工業立縣”發展目標。據介紹,2017年,鴻路鋼構等兩個10億級企業落戶,2021年,比亞迪、中創新航兩個百億級企業陸續投産。“目前,二期設備安裝達80%,三期場地開始平整,屆時能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陳新宇説。

  企業招得來,還要留得下、穩得住。當地多措並舉,助力企業紮根。項目從談判到簽約僅用時23天,從簽約到開工僅用42天……如今,比亞迪合肥一期項目月産新能源汽車3萬輛左右。

  看到鎮上人氣越來越旺,南圩社區的楊婷婷開了一家40平方米的燒烤店。“沒想到開業後生意很紅火,僅僅3個月,地方就不夠用了,現在搬到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店。”楊婷婷説。

  “如今我們這裡創業就業環境越來越好,最近,社區又有11名年輕人登記,過完年後就留在下塘就業。”下塘鎮黨委書記樊邵斌説。

  重慶兩江新區保障施工建設進度——

  堅守在一線 建設産業園

  本報記者 劉新吾

  吊車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忙著拼裝鋼結構,熱火朝天……日前,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施工現場,1300余名工人正忙碌作業。

  該項目位於兩江新區龍興新城,佔地面積約3000畝,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由壓鑄、衝焊、涂裝、總裝等車間廠房及配套用房組成。該項目于2022年8月28日開工,將於今年9月30日全面建成投産。

  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土石方工程及大部分基礎工程,正處於鋼結構施工階段。在總裝廠房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鋼結構網架拼裝和焊接,力爭今年3月完成總裝廠房的鋼結構主體施工,隨後進入裝飾裝修、機電等施工階段。

  不遠處,塔吊林立,工人們忙著綁扎鋼筋,項目的綜合站房建設加緊推進,預計3月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為保障項目的連續性建設,整個春節期間,100名管理人員和480名工人堅守在施工現場,56台機械設備持續作業。

  “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施工倒班計劃並嚴格執行,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和14支施工隊伍堅守崗位,加快趕進度。”中建八局項目負責人冉福林説,“同時,我們也加強了項目安全管理,確保工程品質和安全生産。”

  如今,項目已駛入快車道,建成後將加速推動重慶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為重慶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強鏈補鏈,為打造世界級汽車産業集群作出貢獻。

  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做好安全生産——

  巡檢智慧化 保供千萬家

  本報記者 韓立群

  2月2日,在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煉油廠,操作工解恩斯汗戴上安全帽,拿上巡檢裝備,走出辦公室,投入了工作。他邊走邊介紹:“巡檢馬虎不得,有些問題只有到現場才能發現。能源保供關係到千家萬戶,春節期間更不能出問題。”

  走進裝置區,各種管線設備高低錯落,機泵發出嗡嗡的轟鳴聲。“裝置保運是一線員工的首要任務”,解恩斯汗拿出北斗巡檢儀,“春節期間,我們生産的油氣被源源不斷地送到全國各地,我們感到快樂和自豪。”

  2022年,北斗導航能源安全生産綜合監管系統在烏魯木齊石化上線運作,不僅取代了紙筆記錄,也使巡檢品質有所提升,一線智慧化巡檢工作跨上了新臺階。

  “去年,我們生産的100號道路石油瀝青進入正式工業化生産和銷售階段,這種産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空白。”公司煉油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楊志強介紹,該瀝青蠟含量低、軟化點高,是目前國內積極推廣的創新産品。

  “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6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實現了IPC全流程智慧控制,裝置報警率降低80%,主操一個班次調節次數減少70%,員工有更多精力轉向對裝置運作狀態的預判並提前干預。”煉油廠芳烴生産部副主任夏剛告訴記者,“讓生産更平穩,就是我們最大的新年願望。”

  “我們一定要埋頭苦幹,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貢獻。”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秦本記説。

  青海門源縣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鄉村增顏值 生活提品質

  本報記者 賈豐豐

  春節期間,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沙溝腦村一派熱鬧景象,平坦的村道兩旁,一排排民居整潔敞亮。

  走進村民馬忠蘭家,她正一邊收拾屋子,一邊做垃圾分類。“以前,村裏沒有專門的地方扔垃圾,就隨處亂扔,一到夏天,味道很大,蚊蠅也特別多。”

  從2018年開始,北山鄉探索成立鄉村物業公司,對生活垃圾定期統一收集清運。經過4年多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垃圾分類處理。

  “我們將環境衛生整治寫入了村規民約,由村‘兩委’統一管理,以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為抓手,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星級文明戶’評比細則,帶動形成家家戶戶比清潔的良好氛圍。”北山鄉鄉長馬黎説。

  “在推進垃圾分類基礎上,我們加快補齊農牧區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探索推廣‘黨支部牽頭、農戶參與、物業公司清運’的垃圾處理模式,鄉村環境明顯改善。”門源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長馬文奎介紹。

  鄉村增顏值,生活提品質。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門源縣12個鄉鎮109個村共配有村級保潔員613名,村莊及周邊環境衛生實現日常保潔常態化,所有行政村實現生活垃圾處置全覆蓋。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護機制建設等為主攻方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增後勁,讓鄉村由內到外美起來。”門源縣委書記孫繡宗説。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6日 06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