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原臺胞的年夜飯:思親情濃處 味蕾慰“鄉愁”

2023-01-23 20:4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西寧1月22日電 題:高原臺胞的年夜飯:思親情濃處 味蕾慰“鄉愁”

  作者 潘雨潔

  除夕下午,最後一道“菜脯蛋”出鍋,陳志明家的年夜飯餐桌完整了,這道菜製作簡單,卻令他憶起舊時滋味。

  臺商陳志明現居青海省西寧市,父親陳參根祖籍在臺灣臺中市霧峰鄉,1948年來到大陸。“父親始終惦記著故土親眷。”陳志明回憶説,菜脯蛋、蘿蔔糕、拔絲香蕉,都是父親最愛的尋常滋味。現在,這些小菜都成為陳志明家的“保留節目”。

  視頻博主王敦勵與陳志明有類似的體會,不同的是,他在臺灣長大,父母分別來自山東、上海。在王敦勵的童年記憶中,每次家中年夜飯都是“南北薈萃”:白菜大蔥餡的餃子,一旁擺放著精緻小巧的茶點……

  包容的飲食習慣影響了王敦勵的性格:在大陸生活近十年,他在南方沿海城市工作,閒暇時間去遊歷西北風光,喜歡上“講究又大氣”的西北美食:“西北菜的原料和工序很嚴格,但擺盤實在、滿足,一如當地人的性情。”

  當晚,王敦勵和同事一起吃年夜飯,西北味兒的烤全羊、涮火鍋、釀皮上桌,他突然想起小時候一家人圍桌包餃子的情形,“爸媽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來不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如今,他已決定留在大陸,因為這是“離父母最近的地方”。

  晚飯時分,臺商簡家承的料理店內,包廂已坐滿。在青海省西寧市從事餐飲生意逾八年,他第一次嘗試推出臺灣風味的年夜飯套餐,不料竟“非常火爆”,五間餐廳所有包廂早早被預訂一空。

  簡家承介紹,臺灣年菜首先必備一整只雞,取閩南話“家”的同音;甘甜芥菜、豬皮面線都是“長年菜”,意為苦盡甘來、全家長壽;還有佛跳墻、發糕、日式壽喜燒等等。“這桌菜是中外合璧的,菜名都寓意吉祥,想在新年伊始討好彩頭。”他説。

  這桌原汁原味的臺灣年菜,被簡家承帶到西北高原內陸小城,吸引食客。在自家的年夜飯桌上,揪麵片、攪團等各種青海特色麵食“花式”上桌,他則下廚做一道“生菜蝦松”:用生菜葉捲起炒過的蝦仁、油條、洋蔥、雞蛋等,鮮甜爽口。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遠赴異國他鄉打拼的臺胞,為迎合當地飲食習慣,在華人街研製出這道方便、可口的‘生菜蝦松’。”在簡家承眼中,這道菜代表了臺灣人的開拓精神,更能傳達親友間的情誼。

  簡家承的祖籍在山東,出生在臺灣宜蘭縣的海邊,兒時過年與親戚朋友逛廟會祈福,至今記憶猶新。而如今,生活方式隨時代變遷,城市中除夕的“儀式感”被簡化為年夜飯餐桌上晚輩敬酒時的幾句祝福語和老人們備好的“紅包”。

  “儘管如此,兩岸都延續著尊長重孝的中華傳統文化。”簡家承説,父輩的鄉愁是“小小的郵票、淺淺的海峽”,而對於如今樂居大陸的臺胞來説,兩岸在緊密交往中早已不分彼此,“從情感聯結上説,更是從未分開過。”(完)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