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專家談“晶片法案”:害人害己 不切實際

2022-07-29 22:04: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規模高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其中包括為該國半導體企業提供520億美元補貼和額外稅收抵免。然而,在美國專家看來,該法案害人害己、不切實際。

  害人害己

  美國國際戰略聯盟公司創始人顧屏山(George Koo)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指出,在美國做出不讓中國獲得半導體技術的決定前,半導體産業是全球化的市場,每個供應商都能基於自身比較優勢參與競爭。

  顧屏山分析稱:“這曾是一個高效運作的市場,脫穎而出的是以最低成本生産出最佳産品的製造商。如今,美國人為創造了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市場,將中國排除在外。這樣一來,沒有人是贏家。”

  他進一步指出:“晶片製造商受美國所迫,不能向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銷售晶片。中國再也不能從美國供應商那裏購買先進晶片,將被迫自行研發。每個半導體供應商都只能服務於更小的市場,成本更高,利潤率更低。”

  事實上,美國此舉適得其反。美國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已經找到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的方法。在顧屏山看來,美國越是壓制中國發展,中國就越有決心推動科技進步,繞過美國設置的障礙。

  不切實際

  顧屏山告訴《中國日報》,該法案的實施面臨兩大挑戰。

  首先,520億美元對半導體行業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行業專家們此前表示,僅僅建造一個新工廠就要花費近200億美元,因此這筆補貼不足以讓晶片製造商回流到美國。

  其次,美國晶片行業在過去數十年裏極其依賴海外製造商,如今美國國內還具備相關技能嗎?缺乏必要技能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在美國開設一家新的晶片工廠所需成本約比亞洲高30%到50%。

  一些美國聯邦參議員也對該法案提出批評。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認為,在美國重建晶片公司,實際上就是在搜刮納稅人的錢。參議員羅恩約翰遜稱,該法案更符合企業的利益。

  該法案的支援者稱,相關補貼將有助於解決晶片短缺問題,讓美國未來免受東亞供應鏈中斷的影響。顧屏山就此指出,有跡象表明,晶片短缺時代或在不久後結束,過剩時代即將來臨。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