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字解半年經濟 | 糧食穩 穩住經濟“壓艙石”

2022-07-17 17:1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今年上半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複雜局面,讓中國經濟面臨新的挑戰,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波動。

  面對新挑戰,我國及時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從今天(7月17日)起,《朝聞天下》將連續5天推出系列節目“字解半年經濟”,通過五個關鍵字深入觀察當下的中國經濟。

  今天首先要説的關鍵字是“穩”,説幾個表現穩的最新數據,糧食、物價……那麼,在今年上半年遇到了如此嚴峻的挑戰下,中國經濟又是如何實現了“穩”呢? 我們先來看下這個穩字,穩的左邊是個“禾”字,“禾”與糧食有關,有了糧食,心就安定了,穩字本義:安定,平穩。

  俗話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正是穩住了糧食這個安全底線,才穩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盤。然而,今年的夏糧豐收可沒那麼容易,就在這茬兒小麥剛播種的時候碰上了秋汛,著實是讓人捏一把汗。

  晚種15天,意味著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長期研究糧食問題的專家程國強。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程國強:晚播15天實際上會使我們小麥的苗情帶來十年以來應該是最差的一種情況,導致我們今年整個夏糧的豐收面臨嚴重的挑戰。

  這樣的晚播麥在全國就佔到了1.1億畝,是全部小麥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然而,半年後的麥田裏卻呈現出這樣的豐收景象。程國強告訴記者,夏糧豐收保衛戰能打贏,靠的就是這三招。

  守住面積,對“立冬後種麥”的農田實施補貼,冬小麥麵積達到3.36億畝,比上年還有所增加,為豐收奠定了基礎。

  有了面積,種好地還得靠農民的積極性。我國先後下撥300億元一次性補貼給種糧大戶,穩住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徹底扭轉不利的局面,離不開科技的貢獻。啟動“科技壯苗”行動,給13萬台聯合收割機裝上北斗導航,保證夏收顆粒歸倉。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程國強:夏糧在全年的口糧中是佔到了40%,所以今年從災害中奪取夏糧的豐收,對全年的糧食保供給、穩預期、增信心意義重大。

  在程國強的觀察中,打贏夏糧豐收保衛戰只是第一步,如何穩住糧食價格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7月12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期貨收盤價為298美元一噸,比今年高點下跌37%,而3月7日達到475美元一噸,同比上漲一倍,與小麥一樣走出過山車行情的還有國際玉米價格。而同期中國糧食價格卻保持了平穩態勢,這離不開上半年我國出臺的提高糧食收購價、嚴厲打擊哄抬糧價等多項穩價舉措。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程國強:在當前這樣一種複雜的局勢下,我們能夠確保糧食價格和市場的穩定,實際上是為我們整個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奠定一個根本性的基礎,對全球糧價的穩定注入了諸多積極性因素。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