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付費應提高品質門檻
在視頻平臺B站(嗶哩嗶哩),發佈視頻的人被稱為“UP主”。近日,B站試水內容付費,一位UP主上傳了售價30元的首部10集付費作品,可粉絲們並不買賬,甚至紛紛“脫粉”。這件事引發了網友對短視頻是否該收費的討論。
對於此次事件,不能怪粉絲有抵觸情緒。在目前B站已有會員機制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什麼還要額外花錢呢?如果不給付費節目制定更高標準,難免會有“割韭菜”的嫌疑。這次粉絲對付費節目的不滿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節目內容偏娛樂,沒有知識類節目的含金量高;其二,與長視頻相比,無論是製作精良程度還是資訊密度,短視頻都要大打折扣,並不值得花錢。可見,在消費者心裏,衡量短視頻是否值得付費,關鍵還是內容為王。如果短視頻內容缺乏專業性或獨特性,就算“真愛粉”也不會盲目消費。
不過,對內容付費的商業模式,消費者也不應一概排斥。應該看到,短視頻創作者獲取收益無非靠內容付費或廣告。免費內容勢必增加廣告,從而影響用戶體驗。內容付費是支撐創作者持續高品質産出的原動力,高品質視頻産品越來越多,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從創作端看,生産優質短視頻不能光靠“愛”發電,更需要真金白銀支援。如今,UP主成為很多年輕人嚮往的新興職業。一些人只看到UP主動輒擁有百萬粉絲的光鮮一面,卻看不到他們創作的不易。短視頻從選題、文案、拍攝到剪輯,每個環節都耗時耗力。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很難保證持續産出,UP主通過內容付費開拓增收渠道無可厚非。
事實上,內容平臺從賠本賺吆喝發展到靠作品賺錢,是越來越“健康”的表現。國內短視頻平臺快手、抖音去年就開始嘗試短劇付費模式,允許用戶向內容製作者“打賞”,幫助擁有大量粉絲的創作者將內容商業化。UP主是B站最關鍵的“護城河”,在網路視聽平臺盈利難的大背景下,B站也在幫助UP主探索穩定的商業模式,最終實現平臺、用戶、創作者三方共贏。
內容平臺在探索中前進,消費者應以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同時,平臺也要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雖然年輕群體更願意為興趣埋單,但俘獲他們的心並不容易,粉絲變現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唯有用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才能獲得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支援。(姜天驕)